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数学必修3教案经典

2024-03-29
数学必修教案 必修教案

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都要有所准备。为了应对即将开展的活动,我们需要开始考虑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方案是或对具体的问题制定的计划。工作方案如何拟定才能算优秀合格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数学必修3教案经典》,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必修3教案【篇1】

预习课本P103~10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怎样定义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数乘相同吗?

(2)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怎么计算?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向量数量积的性质有哪些?

(4)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有哪些?

[新知初探]

1.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

(1)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条件向量a,b是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θ

定义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是数量|a||b|cosθ

记法a·b=|a||b|cosθ

(2)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均为0.

[点睛](1)两向量的数量积,其结果是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等于两向量的模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乘积,其符号由夹角的余弦值来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记作a·b,千万不能写成a×b的形式.

2.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1)投影的概念:

①向量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为|b|cosθ.

②向量a在b的方向上的投影为|a|cosθ.

(2)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点睛](1)b在a方向上的投影为|b|cosθ(θ是a与b的夹角),也可以写成a·b|a|.

(2)投影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其值可为正,可为负,也可为零.

3.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设a与b都是非零向量,θ为a与b的夹角.

(1)a⊥b?a·b=0.

(2)当a与b同向时,a·b=|a||b|,

当a与b反向时,a·b=-|a||b|.

(3)a·a=|a|2或|a|=a·a=a2.

(4)cosθ=a·b|a||b|.

(5)|a·b|≤|a||b|.

[点睛]对于性质(1),可以用来解决有关垂直的问题,即若要证明某两个向量垂直,只需判定它们的数量积为0;若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它们互相垂直.

4.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交换律).

(2)(λa)·b=λ(a·b)=a·(λb)(结合律).

(3)(a+b)·c=a·c+b·c(分配律).

[点睛](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若a,b,c均为非零向量,且a·c=b·c,但得不到a=b.

(2)(a·b)·c≠a·(b·c),因为a·b,b·c是数量积,是实数,不是向量,所以(a·b)·c与向量c共线,a·(b·c)与向量a共线,因此,(a·b)·c=a·(b·c)在一般情况下不成立.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仍然是向量.

(2)若a·b=b·c,则一定有a=c.()

(3)若a,b反向,则a·b=-|a||b|.()

(4)若a·b=0,则a⊥b.()

答案:(1)×(2)×(3)√(4)×

2.若|a|=2,|b|=12,a与b的夹角为60°,则a·b=()

A.2B.12

C.1D.14

答案:B

3.已知|a|=10,|b|=12,且(3a)·15b=-36,则a与b的夹角为()

A.60°B.120°

C.135°D.150°

答案:B

4.已知a,b的夹角为θ,|a|=2,|b|=3.

(1)若θ=135°,则a·b=________;

(2)若a∥b,则a·b=________;

(3)若a⊥b,则a·b=________.

答案:(1)-32(2)6或-6(3)0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典例](1)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且|a|=4,|b|=2,求:①a·b;②(a+b)·

(a-2b).

(2)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c,=a,=b,求a·b+b·c+c·a.

[解](1)①由已知得a·b=|a||b|cosθ=4×2×cos120°=-4.

②(a+b)·(a-2b)=a2-a·b-2b2=16-(-4)-2×4=12.

(2)∵|a|=|b|=|c|=2,且a与b,b与c,c与a的夹角均为120°,

∴a·b+b·c+c·a=2×2×cos120°×3=-3.

向量数量积的求法

(1)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首先确定两个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夹角,其中准确求出两向量的夹角是求数量积的关键.

(2)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向量的加、减与数量积的混合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乘法

运算.

[活学活用]

已知|a|=3,|b|=4,a与b的夹角为120°,求:

(1)a·b;(2)a2-b2;

(3)(2a-b)·(a+3b).

解:(1)a·b=|a||b|cos120°=3×4×-12=-6.

(2)a2-b2=|a|2-|b|2=32-42=-7.

(3)(2a-b)·(a+3b)=2a2+5a·b-3b2

=2|a|2+5|a||b|·cos120°-3|b|2

=2×32+5×3×4×-12-3×42=-60.

与向量的模有关的问题

[典例](1)(浙江高考)已知e1,e2是平面单位向量,且e1·e2=12.若平面向量b满足b·e1=b·e2=1,则|b|=________.

(2)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45°,且|a|=1,|2a-b|=10,则|b|=________.

[解析](1)令e1与e2的夹角为θ,

∴e1·e2=|e1|·|e2|cosθ=cosθ=12.

又0°≤θ≤180°,∴θ=60°.

∵b·(e1-e2)=0,

∴b与e1,e2的夹角均为30°,

∴b·e1=|b||e1|cos30°=1,

从而|b|=1cos30°=233.

(2)∵a,b的夹角为45°,|a|=1,

∴a·b=|a||b|cos45°=22|b|,

|2a-b|2=4-4×22|b|+|b|2=10,∴|b|=32.

[答案](1)233(2)32

求向量的模的常见思路及方法

(1)求模问题一般转化为求模的平方,与向量数量积联系,并灵活应用a2=|a|2,勿忘记开方.

(2)a·a=a2=|a|2或|a|=a2,可以实现实数运算与向量运算的相互转化.

[活学活用]

已知向量a,b满足|a|=|b|=5,且a与b的夹角为60°,求|a+b|,|a-b|,|2a+b|.

解:∵|a+b|2=(a+b)2=(a+b)(a+b)

=|a|2+|b|2+2a·b=25+25+2|a||b|cos60°

=50+2×5×5×12=75,

∴|a+b|=53.

∵|a-b|2=(a-b)2=(a-b)(a-b)

=|a|2+|b|2-2a·b

=|a|2+|b|2-2|a||b|cos60°=25,

∴|a-b|=5.

∵|2a+b|2=(2a+b)(2a+b)

=4|a|2+|b|2+4a·b

=4|a|2+|b|2+4|a||b|cos60°=175,

∴|2a+b|=57.

两个向量的夹角和垂直

题点一:求两向量的夹角

1.(重庆高考)已知非零向量a,b满足|b|=4|a|,且a⊥(2a+b),则a与b的夹角为()

A.π3B.π2

C.2π3D.5π6

解析:选C∵a⊥(2a+b),∴a·(2a+b)=0,

∴2|a|2+a·b=0,

即2|a|2+|a||b|cos〈a,b〉=0.

∵|b|=4|a|,∴2|a|2+4|a|2cos〈a,b〉=0,

∴cos〈a,b〉=-12,∴〈a,b〉=2π3.

题点二:证明两向量垂直

2.已知向量a,b不共线,且|2a+b|=|a+2b|,求证:(a+b)⊥(a-b).

证明:∵|2a+b|=|a+2b|,

∴(2a+b)2=(a+2b)2.

即4a2+4a·b+b2=a2+4a·b+4b2,

∴a2=b2.

∴(a+b)·(a-b)=a2-b2=0.

又a与b不共线,a+b≠0,a-b≠0,

∴(a+b)⊥(a-b).

题点三:利用夹角和垂直求参数

3.已知a⊥b,|a|=2,|b|=3且向量3a+2b与ka-b互相垂直,则k的值为()

A.-32B.32

C.±32D.1

解析:选B∵3a+2b与ka-b互相垂直,

∴(3a+2b)·(ka-b)=0,

∴3ka2+(2k-3)a·b-2b2=0.

∵a⊥b,∴a·b=0,

又|a|=2,|b|=3,

∴12k-18=0,k=32.

求向量a与b夹角的思路

(1)求向量夹角的关键是计算a·b及|a||b|,在此基础上结合数量积的定义或性质计算cosθ=a·b|a||b|,最后借助θ∈[0,π],求出θ的值.

(2)在个别含有|a|,|b|与a·b的等量关系式中,常利用消元思想计算cosθ的值.

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

1.已知向量a,b满足|a|=1,|b|=4,且a·b=2,则a与b的夹角θ为()

A.π6B.π4

C.π3D.π2

解析:选C由题意,知a·b=|a||b|cosθ=4cosθ=2,又0≤θ≤π,所以θ=π3.

2.已知|b|=3,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32,则a·b等于()

A.3B.92

C.2D.12

解析:选B设a与b的夹角为θ.∵|a|cosθ=32,

∴a·b=|a||b|cosθ=3×32=92.

3.已知|a|=|b|=1,a与b的夹角是90°,c=2a+3b,d=ka-4b,c与d垂直,则k的值为()

A.-6B.6

C.3D.-3

解析:选B∵c·d=0,

∴(2a+3b)·(ka-4b)=0,

∴2ka2-8a·b+3ka·b-12b2=0,

∴2k=12,∴k=6.

4.已知a,b满足|a|=4,|b|=3,夹角为60°,则|a+b|=()

A.37B.13

C.37D.13

解析:选C|a+b|=?a+b?2=a2+2a·b+b2

=42+2×4×3cos60°+32=37.

5.在四边形ABCD中,=,且·=0,则四边形ABCD是()

A.矩形B.菱形

C.直角梯形D.等腰梯形

解析:选B∵=,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0,即对角线互相垂直,∴四边形ABCD为菱形.

6.给出以下命题:

①若a≠0,则对任一非零向量b都有a·b≠0;

②若a·b=0,则a与b中至少有一个为0;

③a与b是两个单位向量,则a2=b2.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上述三个命题中只有③正确,因为|a|=|b|=1,所以a2=|a|2=1,b2=|b|2=1,故a2=b2.当非零向量a,b垂直时,有a·b=0,显然①②错误.

答案:③

7.设e1,e2是两个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则(2e1-e2)·(-3e1+2e2)=________.

解析:(2e1-e2)·(-3e1+2e2)=-6e21+7e1·e2-2e22=-6+7×cos60°-2=-92.

答案:-92

8.若|a|=1,|b|=2,c=a+b,且c⊥a,则向量a与b的夹角为________.

解析:∵c⊥a,∴c·a=0,

∴(a+b)·a=0,即a2+a·b=0.

∵|a|=1,|b|=2,∴1+2cos〈a,b〉=0,

∴cos〈a,b〉=-12.

又∵0°≤〈a,b〉≤180°,∴〈a,b〉=120°.

答案:120°

9.已知e1与e2是两个夹角为60°的单位向量,a=2e1+e2,b=2e2-3e1,求a与b的

夹角.

解:因为|e1|=|e2|=1,

所以e1·e2=1×1×cos60°=12,

|a|2=(2e1+e2)2=4+1+4e1·e2=7,故|a|=7,

|b|2=(2e2-3e1)2=4+9-12e1·e2=7,故|b|=7,

且a·b=-6e21+2e22+e1·e2=-6+2+12=-72,

所以cos〈a,b〉=a·b|a|·|b|=-727×7=-12,

所以a与b的夹角为120°.

10.已知|a|=2|b|=2,且向量a在向量b方向上的投影为-1.

(1)求a与b的夹角θ;

(2)求(a-2b)·b;

(3)当λ为何值时,向量λa+b与向量a-3b互相垂直?

解:(1)∵|a|=2|b|=2,

∴|a|=2,|b|=1.

又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a|cosθ=-1,

∴a·b=|a||b|cosθ=-1.

∴cosθ=-12,∴θ=2π3.

(2)(a-2b)·b=a·b-2b2=-1-2=-3.

(3)∵λa+b与a-3b互相垂直,

∴(λa+b)·(a-3b)=λa2-3λa·b+b·a-3b2

=4λ+3λ-1-3=7λ-4=0,∴λ=47.

层级二应试能力达标

1.已知|a|=2,|b|=1,且a与b的夹角为π3,则向量m=a-4b的模为()

A.2B.23

C.6D.12

解析:选B|m|2=|a-4b|2=a2-8a·b+16b2=4-8×2×1×12+16=12,所以|m|=23.

2.在Rt△ABC中,C=90°,AC=4,则·等于()

A.-16B.-8

C.8D.16

解析:选D法一:因为cosA=ACAB,故·=||·||cosA=||2=16,故选D.

法二:在上的投影为||cosA=||,故·=|cosA=||2=16,故选D.

3.已知向量a,b满足|a|=1,|b|=2,且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相等,则|a-b|=()

A.1B.3

C.5D.3

解析:选C由于投影相等,故有|a|cos〈a,b〉=|b|cos〈a,b〉,因为|a|=1,|b|

=2,所以cos〈a,b〉=0,即a⊥b,则|a-b|=|a|2+|b|2-2a·b=5.

4.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BAD=60°,E为BC的中点,则·=()

A.-3B.0

C.-1D.1

解析:选C·=AB―→+12AD―→·(-)

=12·-||2+12||2

=12×2×2×cos60°-22+12×22=-1.

5.设向量a,b,c满足a+b+c=0,(a-b)⊥c,a⊥b,若|a|=1,则|a|2+|b|2+|c|2的值是________.

解析:法一:由a+b+c=0得c=-a-b.

又(a-b)·c=0,∴(a-b)·(-a-b)=0,即a2=b2.

则c2=(a+b)2=a2+b2+2a·b=a2+b2=2,

∴|a|2+|b|2+|c|2=4.

法二:如图,作==a,

=b,则=c.

∵a⊥b,∴AB⊥BC,

又∵a-b=-=,

(a-b)⊥c,∴CD⊥CA,

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1,∴|b|=1,|c|=2,∴|a|2+|b|2+|c|2=4.

答案:4

6.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45°,且|a|=4,12a+b·(2a-3b)=12,则|b|=________;b在a方向上的投影等于________.

解析:12a+b·(2a-3b)=a2+12a·b-3b2=12,即3|b|2-2|b|-4=0,解得|b|=2(舍负),b在a方向上的投影是|b|cos45°=2×22=1.

答案:21

7.已知非零向量a,b,满足|a|=1,(a-b)·(a+b)=12,且a·b=12.

(1)求向量a,b的夹角;(2)求|a-b|.

解:(1)∵(a-b)·(a+b)=12,

∴a2-b2=12,

即|a|2-|b|2=12.

又|a|=1,

∴|b|=22.

∵a·b=12,

∴|a|·|b|cosθ=12,

∴cosθ=22,

∴向量a,b的夹角为45°.

(2)∵|a-b|2=(a-b)2

=|a|2-2|a||b|cosθ+|b|2=12,

∴|a-b|=22.

8.设两个向量e1,e2,满足|e1|=2,|e2|=1,e1与e2的夹角为π3,若向量2te1+7e2与e1+te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由向量2te1+7e2与e1+te2的夹角为钝角,

得?2te1+7e2?·?e1+te2?|2te1+7e2|·|e1+te2|

(2te1+7e2)·(e1+te2)

2t2+15t+7

当夹角为π时,也有(2te1+7e2)·(e1+te2)

但此时夹角不是钝角,

设2te1+7e2=λ(e1+te2),λ

2t=λ,7=λt,λ

∴所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7,-142∪-142,-12.

数学必修3教案【篇2】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必修2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新授概念原理课。其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及判定定理的形成是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在本节中的位置。线面垂直是在学生掌握了线在面内,线面平行之后紧接着研究的线面相交位置关系中的特例。在线面平行中,我们研究了定义、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为本节课提供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范式。线面垂直是线线垂直的拓展,又是面面垂直的基础,且后续内容。例如,空间的角和距离等又都使用它来定义,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猜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设置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表示定义和判定定理。

(2)掌握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体会降维化归的思想。

(3)在定义及定理的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能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线面垂直关系,已经掌握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平行的相关知识,从而具备了研究空间位置关系的经验,也体会了立体几何中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要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不可或缺,除此之外,还需要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能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地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情况: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进入高一,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及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

3.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及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突破对“任意”的生成和理解。

(归纳、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突破“无限”与“有限”的转化。

突破策略:

(1)启发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形成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数学必修3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式以及有关性质,分析和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2.突出方程思想的应用,引导学生选择简捷合理的运算途径,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3.用类比思想加深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方程的观点认识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从本质上掌握公式。  例题例1 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如果适当排列这三个数也可以成等比数列,又知这三个数的和为6,求这三个数。例2  数列 中, , , , , ……,求 的值。例3  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个数之和是21,中间两个数的和是18,求这四个数。例4  已知数列 的前 项的和 ,求数列 前 项的和。例5  是否存在等比数列 ,其前 项的和 组成的数列 也是等比数列?例6  数列 是首项为0的等差数列,数列 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设

,数列 的前三项依次为1,1,2,

(1)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的前10项的和。 例7  已知数列 满足, , .

(1)求证:数列 是等比数列;

(2)求 的表达式和 的表达式。

作业:

1.   已知 同号,则 是 成等比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而也不必要条件

2.   如果 和 是两个等差数列,其中 ,那么 等于

(a)           (b)         (c)3            (d)

3.   若某等比数列中,前7项和为48,前14项和为60,则前21项和为

(a)180         (b)108               (c)75              (d)63

4.   已知数列 ,对所有 ,其前 项的积为 ,求 的值,

5.   已知 为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为 ,前100项的和为 ,求前110项的和

6.   等差数列 中, , ,依次抽出这个数列的第 项,组成数列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和前 项和公式。

7.   已知数列 , ,

(1)求通项公式 ;

(2)若 ,求数列 的最小项的值;

(3)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数列 前项的和 .

8.   三数成等比数列,若第二个数加4 就成等差数列,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三个数加上32又成等比数列,求这三个数。

数学必修3教案【篇4】

《蜀道难》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冠县一中

陈以波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2)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

授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虚写映衬:黄鹤、猿猱;

摹写神情、动作:扪星、抚胸;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运用夸张:峰、松、湍、瀑、岩石

典型勾勒:剑阁峥嵘崔嵬

2、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用?

明确: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放的基调。

3、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丛、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蜀君开国是强调古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4、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怎样描写蜀地之“险”的?

明确: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

接着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

5、诗人给这个“畏途”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句渲染凄凉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但见”四氛。

6、分析最后一段作者所表达的意图。

明确:说明四川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如果有野心的叛乱者与朝廷对抗,朝廷的军队很难攻进蜀中平定叛乱者,因而就会造成战乱局面。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7、“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可以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8、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

明确:(1)善于把想象、夸张、衬托等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9、课堂小结:

诗人以飘逸豪放的风格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瑰丽雄奇的山水画卷。想象奇特,纵横古今,千百年后读之,依然热血沸腾,余音绕梁。

10、作业:

以“简介李白豪放诗风”为副标题,

作文一篇,不少于800字

陈以波

数学必修3教案【篇5】

《边城》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欣赏如诗如画的边城风景,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审美的情趣。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培养学生人格美 和谐美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 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2.感受风俗美、人性美、语言美,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小说怎样表达普通生活中的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预习作业:

1、阅读全文,感受艺术韵味,体会艺术风格。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挪移(      )竹篁(      )碧溪山且(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我国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对之有这样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有一部作品,美国学者金介甫曾盛赞其为“是世界上好多文学者永远要看,而且要给自己的子女看的”;而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则称之为:“是在世界范围里已受到热烈欢迎的一部作品”。这,就是沈从文先生和他的代表作《边城》。今天,我们很幸运地有机会来欣赏这部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独特的艺术境界中去。

二、作家及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18年小学毕业后投身行伍,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3年到北京。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88年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

主要作品集:《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厚实,传神,使他的作品充满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充满着牧歌情调,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 著名评沦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读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同时获得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与与美好人性的疗补。

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些话正可证实小说的主旨。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得诗意盎然。

三、介绍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四、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情节。

开端:凄凉的心和父母往事(翠翠的心事)

发展: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爷的心事)

高潮:爷孙谈唱歌(试探心事)

结局:翠翠爱听歌

或: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五、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4)、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此时翠翠心理的微妙变化。

(5)、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轻而易举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6)、当祖父把实情告诉翠翠的时候,注意此时翠翠的心理变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明确: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

(7)、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

(8)、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确: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 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齐读: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情,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小说的“三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三方面来探究课文,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P14.端午节:    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P19.中秋、过年: 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 。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  翠翠与傩送:(爱情)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明确: 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 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P19:“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P16: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P22: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 (语言)

Q: 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明确:P20。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 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

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

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C、爷爷与乡邻:(友情)

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三、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五、通读全文探究: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1、P14、15:军民同乐;

2、P15: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六、概括人物形象:

1、翠翠:

明确: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

2、 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 天保兄弟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找出文中几处环境描写,并说说本文环境描写有何特点:

明确:1、 第一节中,2、 第26节中,3、 第71节中

特点: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安详,那么淳朴,翠翠和爷爷在这样的环境下说故事,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合成一副优美的生命形式,这正是作者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分析各处环境描写作用:

1、 第一节中:见前面对翠翠的心理分析。

2、 第26节中的作用:这是一幅很美的月夜寒江图,月夜是如此静谧、安详,又明丽纯净、纤尘不然的童话世界,仿佛《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一个“若”字,为此情此景平添了多少无奈与遗憾。翠翠母亲为爱殉情的故事,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更显得热烈、执著、与浪漫。

3、 第71节中的作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草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其景如画,美不胜收。

(三)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构织浓厚的乡土气息,形成独特的湘西风情。

2、衬托人物形象。自然美与人性美相映照,景美人更美。

3、烘托气氛。如:烘托夜幕降落时的气氛

4、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人物情绪的延伸和扩散。或以黄昏的温柔、魅力和宁静,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美景与人物的心境密切相关。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八、拓展探究:

讨论:作者以“边城”为题有什么用意?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边城的人生形式,和处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边城”为题,意在说明这种人生形式的流逝,而与之相对的庸俗、腐化、浅薄、金钱至上的人生形式正在膨胀,正在风靡。

讲解:本文写于1934年,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内心的痛心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意。

传统文明是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种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的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伤孤寂的色彩。

固守传统还是拥抱现代,怎样把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生存的问题。比如过年吧,我们既希望它象几十年以前那样神圣、热闹,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现代意识的发展,无论如何,我们再也找不到象《祝福》里描写的那种过年的味道了。

王宝杰

数学必修3教案【篇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