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观后感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写观后感就是要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有没有可供参考的作品名观后感模板呢?“横空出世观后感”的内容均为零思考方案网小编收集和整理的,烦请您仔细阅读下列内容!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1
在政治课上,我们**了一部十分优秀的国产电影《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无名英雄致力于核电研究的故事。
那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无情的践踏,深受其苦,而八国联军的入侵,又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的日子,更加重了劳苦大众的负担。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利益,日夜奋力制造原子弹,为祖国流血。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历经水火,研制出最先进的原子弹,赶走了占领中国领土的侵略者,使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0世纪50年代,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苏联同中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撤走了所有对中国进行援助的技术人员及物资,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与政治上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因为建国不久而物资技术极度贫乏。在如此糟糕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做出了研制原子弹以应对美国核威胁的重大决定。因为只有发展原子弹,中国才不怕美国的核威胁。只有发展原子弹,中国才能为自己的潜力感到骄傲。
在当时的情况下,研制原子弹即使在现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当时,更是难上加难。没有计算机,几千几万个数据,让几百几千个人用算盘打,然而就在这噼哩啪啦的算盘声里,研制原子弹的数据被算了出来;没有试验场地,战士们自己开辟,在没有人烟,气候无偿的罗布泊上,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试验场地。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做?因为他们心中还有另一个信念,那就是让中国人挺身而出。为了这个信念,他们贡献了一切,甚至生命。
1964年,中国成功地发**第一颗原子弹,结束了核威胁的历史。当原子弹上升的一刻,我想他们的苦痛都化作了胜利的喜悦,一切的汗与泪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们不愧为默默无闻的英雄!
我不知道他们当时在想什么,也许他们什么都没想。胜利的喜悦取代了所有的思考。他们的理想以随着那声巨响而得以实现。他们的奋斗为中国历史写下了不菲的一页。
今天,中国已经不像建国初期那样弱小,但似乎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阶段。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应该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和理想。
新时代的大学生,正是这13亿人中的先驱者,建设祖国的重任首先要有我们来承担,不要耻笑自己的力量薄弱,凝聚起来的力量将会是一根坚实的擎天支柱,你将会是擎天柱中的一粒石子,多一分知识,你就会多一份力量,所以为了更好的支撑起这片天空,大学将是我培养积蓄力量的源泉,在此期间,我将会为做一粒坚实的石子而努力学习。
这部电影是我非常震惊。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有着放弃声音、忘记死亡的奋斗精神。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是多么难得和珍贵啊。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磨练这种意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指挥棒,把它当作一面镜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就这样,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和龙的后代!
拥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为了理想的生活,人们会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会拥有一个完美的生活。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样一个和平的事代,我们必须学好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慧为祖国人民完成未竟的事业。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2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老师推荐我们看国产片而高兴,可能老师的意思是想让我们知道,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梦想而不动摇,但是我觉得这不仅仅体现了这一点,从演技方面来说那时候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演员,他们把当时人们对原子弹的向往,对和平的向往,表现的那么真实直观,是现在演艺界所不能达到的。
我计划从一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为什么和苏联不协作。
首先来谈谈实验基地的选择,苏联专家选择的是敦煌,是个中国人都知道敦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从古至今人们怀揣飞天梦的见证,可是他们居然会选择在这地方,其目的在我看来很值得怀疑,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上才知道。在自己的国家搞实验,自己不能选地方自己又有什么脸面说是自己的研发成果呢;其次就是当苏联撤走时我们从火炉里抢来的资料,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位喝醉酒的苏联人说:“这些数据你们就是用计算器算都要两年,我看还是算了吧”还有就是他们说:“伞是由高个子的人来撑得”这些话深深的刺激了每一个中国人,一个人的尊严尚且不能受到侮辱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呢。我们做企业也是一样,我们可以高技术的企业合作但是我们要学到的是打鱼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给我们鱼。
第二、志愿军的泪。
冯石带领自己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部队转战隔壁战士们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服从和执行。其中有两个镜头让我很感动。镜头一:一分队去找水结果就这么永远的消失在沙漠中了,找到的只有一只破鞋,这就是军人,军人为祖国而生,为人民的安全而生,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需要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镜头二:在冯石的号子感染下,部队的热情空前高,干活的热情犹如当年的北大荒生产。总结一下就是: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不仅表现在工作上庚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公司文化的忠,那就要求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文化时要考虑周全;作为企业领导人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还要具有号召力,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热情,在这一点上冯石就做的很好。
第三、科学的力量与人民的力量。
在陆光达到达罗布泊的时候,有一次在建试验基地时士兵们用的是盐碱水,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能找到的只有盐碱水,但是被陆光达给否定了,基地的质量不能有误,必须用淡水,结果全运输队日日夜夜奔走在环境恶劣的隔壁上只为那工程的质量。对于我们做企业,“差不多”、“凑合”、’还行吧”这些词永远不能出现在我们的字典里,我们要用数字说话,这里的数字不是简单的阿拉伯符号,是一种态度,对企业的态度,这是容不得丝毫马虎的,不管作为企业的员工还是管理人员这些都是必须的,肯德基、麦当劳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爱情。
在陆光达和王茹慧的爱情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学长和学妹的爱情,第二爱情因外力的作用而受伤(因王茹慧她父亲的身份她没法参加原子弹的研制甚至是和爱人的交流都有警卫在场)第三,爱是相互体贴和相互理解,当陆光达在戈壁对王茹慧说:“我们该有个孩子了”我感觉那时的王茹慧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总之,看完这部片我很激动,激动的是我们中国因为原子弹迎来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我也很满足,因为当我带着目的和思索去看电影时我可以体会到电影给我们在其他方面更加丰富的启示,那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3
看完电影《横空出世》,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电影里的每一幕都时时在我脑海里回闪。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中国青年迅疾地从路边的一个火坑中抓出一张已烧得零碎的图表,而后拿回去和几位领导在昏暗的灯光下拼凑。扔图表的苏联大使来到他们面前轻蔑地说:
就算你们得到这个数据,用计算机起码也得算6年。临走时还用饱含讥讽的语气说:goodluck(好运)。
看到这,我就特别气愤,真恨不得冲上去把那个苏联人狠狠揍一顿,为中国人出出气。然后,厉言告诉他:中国人从不向困难低头!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中国人不仅不用六年时间,而且计算得比苏联还准确,或者用算盘计算!!
这其中付出的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不再受外国人的欺压、嘲笑,早日造出自己的原子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可爱的红军战士也确实没少受罪。在沙漠中制造原子弹时,有几股强风夹杂着沙子,把房子吹走了。喝酒容易使人腹痛、腹泻、咸水,平时最好吃的只是馒头、窝窝头等。
原来的子弹需要很多淡水才能制造出来,于是士兵们加班加点,日夜奔赴数百英里外的平原运送水。当他们累了,他们在车里打了个盹。总之,人歇车不能歇。特别是在三年的自然灾害中,他们连一粒米都吃不下,只能靠树叶和水来充饥。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早穿棉袄午穿纱地干。其时,已有200多名战士倒下了,可是谁也没有说过放弃,而是越干越努力、越干越有劲。
制造原子弹不仅需要脑力和体力的艰苦努力,而且绝对保密。其中有一位博士陆光达,可以说是这项雄伟工程的顶梁之柱,只因一次意外遇见了一位旅美华侨同学,差点就被辞去。因此,这项工程的意义可以与中国的生死相提并论。
当凝聚着中国人民汗水的原子弹被数十名士兵缓缓推开时,我的心就像一根绷紧的绳子,七上八下,汹涌而来。更不用说那些工人了,几位戴眼镜的领导为了看清楚现场,摘下眼镜擦了擦。终于,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了。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科学家们、战士们那股高兴劲儿真是没词儿能形容得出。笑声伴着默默滚下的泪水,那么真切、那么感人,我也无声地落泪了一这场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有舍生忘死的奋斗精神,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是何等难得、何等珍贵,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磨炼这种意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指挥棒,以此为参照,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就这样,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和龙的后代!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4
1958年,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而战争虽已告一段落,但为了威慑当时尚未强大的新中国,美方拟将原子弹对准中国的几大战略城市。在这样巨大的威胁下,中央下达了研究制造原子弹的命令。影片《横空出世》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徐徐展开。
《横空出世》根据当年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而成,突出了当时的科研工作者和战士们,为了研造原子弹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其中突出的两大群体,一是承担了基建工程的战士们,二是研造原子弹的无数科研人员。而本片的两位重要角色——冯石、陆光达,则分别成为了这两个群体的“代言人”。
冯石作为一个刚刚离开朝鲜战场的指挥员,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坚定了要“搞原子弹”的想法,哪怕他只会带兵打仗,在一开始接到命令时甚至有些茫然和不解,也不能阻止他投身到原子弹的研造基建中的脚步。“人是最伟大的,比科学还要伟大”,电影中的这一句话则侧面印证了,由冯石带领的部队,为原子弹的研造基建设施所付出的一切。
冯石和他的部队在整个计划中,更像是有求必应的后勤的定位。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打路、修建厂房、运送淡水……乃至于在大饥荒粮食短缺时,计划将所有可以果腹的食物留给科研人员,充分体现出了解放军战士们遇到困难就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这也是一个集体所能展示出的最高的精神凝聚力和最无私的贡献。
当时的中国,国内生产供应尚且不能达到标准,正如苏联人所说“中国是贫穷的”,离开了苏联人的帮助,中国人连一个原子弹研造的关键数据都要算上数年之久,但参与研造设计的知识分子们没有怕,靠着算盘,中国的科研人员依然算出了关键数据,甚至比苏联人的数据更准确,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在无数科研人员的艰辛努力下,他们成功了!
从个人情感而言,陆光达对研究制造原子弹,是出于他本身的信念,为此信念甚至能舍小家为“大家”,对自己的妻子严格保密之后还离开了她,去到广袤而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开展工作。从集体情感而言,大饥荒粮食短缺时期,他拒绝了冯石让出战士们口粮的提议。但就是这一群曾经吃着外国面包的知识分子,也能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喝水嚼树叶也不抱怨。正是在这种艰难困境下,大家一起互相打气,靠着信念苦苦支撑,最后才挣出了一条生路,也为了当时的中国搏出了一线生机。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5
今天晚上,我看了《橫空出世》这部影片,这部影片讲述的是60年代初,在我国的大西北沙漠中,为了建成我国第一个原子弹基地,成功的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多少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不畏艰辛,团结一致,最后,使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粉碎了霸权主义国家的核垄断,加强了国防力量。
我被影片里的人物深深地感动着,他们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尤其是原子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为了演算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美国的科学家用了8年的时间,苏联的科学家用了2年时间,而我们的科学家在当时只有一台电脑的情况下,不厌其烦地、不分日夜地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算出正确的结果。他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想想我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急躁、就低头,遇到难做的数学题就愁的哭,以为哭就是解决困难的办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以科学家为榜样,不怕困难,鼓起勇气,想办法去克服它,战胜它,而不是半途而废。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6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一些很老的**?其实,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品牌,也许是因为它会让我在忙碌的日子里感受到人生的第一次触碰,那些热年只有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看完了《横空出世》,一部很老却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从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到1964年原子弹**成功;从1964年10月到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成功,中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
罗布泊,苏联人称它是死亡之海,就是在那里,有我们中国的战士隐姓埋名,黄沙漫漫,驼铃悠悠,那是我们心中沙漠浪漫的样子,可真正的罗布泊有的只是战士的呼喊和风沙的声音,冬天的夜晚,凄凄的狼叫,昏暗的灯光,摇曳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也有家,或许家里有年迈的父母,或许家中有年幼的儿女和年轻的妻子,又或许连家都没有,他们有太多或许,但他们不后悔的为了大爱舍弃了小爱,为了国家的未来,如白杨般扎根在戈壁滩……
我一直都很喜欢舒婷眼中的爱情,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足下坚守的土地,他13个月没回家忙于计算核**数据,那天他喝酒了回家后他跟她谈到核研究,她说别对我说你们的机密。第二天他去了沙漠,她被中南海接见给委员们讲课。那一天他哭了,两个明星在不同的地方,但坚持一个共同的梦想。最后,原子弹试验**成功。我看到士兵微笑,但将军哭了。这时,他充满了活力。蘑菇云飞向天空,白发已经生根。
当我审视这场为了实现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大博弈时,多少人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精力和青春年华,甚至是生命,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生活,无论这个理想大到造原子弹,还是小到爱情、家庭,只要是为了理想而矢志不渝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是无怨无悔的生活。
文:外院记者团胡伊雯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7
电影《横空出世》是一部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献礼片,反映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发射中感人故事,讴歌了以陆光达为首的科学家们隐名埋姓、甘于奉献,以及发射基地的解放军官兵不谓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由于是国庆重点影片,所以创作者一开始就准备将其打造成一部精品电影,演员阵容也非常精干,李雪健、李幼斌、高明等都有精彩的表演,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政治献礼片,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简单说教,故事情节非常生动感人、催人奋进,即使十年之后再观看,依然让人心潮起伏,建议家长陪同孩子们一起观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看完这部片子,我相信大家都会为片中的科学家、解放军战士兵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他们舍弃了家庭、舍弃个人利益,可以说是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一个国家、民族的真正脊梁”。比方说片中的首席科学家陆光达,在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时,当领导要求他对任务要高度保密,包括自己的妻子和新人时,他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迟疑,之后他有好长的时间就和家人隔绝,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他再干什么,要知道历史上研究原子弹、氢弹时,中国正处于_____动乱时期,当许多科学家正隐姓埋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时候,他的亲人有可能正被所谓“海外关系”等牵连,正遭受批判、抄家(另一部电影《邓稼先》中就有这样的情节批露),如果我们观众都了解一些历史背景的话,就能更好的理解剧中人物的伟大了;还有就是那些为发建设原子弹发射基地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刚刚从朝鲜战场经过浴血奋战,还没有来得急接受国家、人民的表彰,还没有能够回家和亲人团聚,就又走到一个新的战场,其残酷程度也不亚于朝鲜战场,当李雪健饰演的基地司令给战士们做动员报告时,他先后拉着一位老兵和小战士的手,动情的演说,说老实话看到此处我当时都流泪了。
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时候,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可以说是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团结一致搞原子弹,在得不到苏联老大哥的支持下,中国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出两弹,包括后来的人造卫星,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决心,在电影中有许多地方都展现出了中国那种不谓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智慧,这也大大地增加了中国人的信心。比方说,在进行原子弹设计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可当时中国没有计算机,科学家并尽用最简单的工具算盘,将一个个数据准确地计算出来了,并发现出苏联人的数据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不能将此当作笑语来看,这里最能体现中国人智慧和变通能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有智慧就行,想到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也是用简单的武器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所以让人不得不发出“人定胜天”的感慨。当然我们也要佩服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卓越的眼光和魄力,一个民族在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所追求,当时中国人要搞原子弹,也许西方国家、甚至苏联人都肯定嗤之以鼻,也许等着看中国人的笑话,可是中国人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看似不能完成的目标,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所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不可以妄自菲薄,否则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这部电影中陆光达的原形,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同学,邓稼先在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最后为国家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隐姓埋名数十年,最终英年早逝,我们应该为我们国家拥有像邓稼先这样爱国、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自豪。邓稼先等科学家当时是为了保密的需要,隐姓埋名,他们为国家做出卓绝功勋,国家和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历史要铭记他们,人民也要铭记他们,很遗憾在这部电影中,邓稼先的形象还是被编导“隐姓埋名”,而是以陆光达的形象出现,也许编导主要是想歌颂集体主义,以及党的英明决策,对陆光达这个人物只是塑造成科学家形象的代表,但我个人还是认为用实名出现,更具有历史真实性,更能增加故事情节的渲染力和教育性,包括基地司令员等也可以使用的真实原型的姓名,我们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要观众理解这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历史的演绎,要让历史打动观众的心灵,增强故事的历史真实性,更加能够震撼观众的心灵,这一点对编导来说有可能是“失算”了。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8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三五年十月,乃是主席“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时所作。岷山属昆仑山脉中支,词人乃是借岷山代指昆仑。此词收录在《七律长征》之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岷山”亦是指此。
古往今来,“昆仑”是个写作的大题目,古来诗文虽多有涉及,但总是以神话传说为主,如“元始天尊”“西王母”“南极仙翁”之类,正面描写其景的,还是少见。而主席作这首《念奴娇昆仑》,可谓是同昆仑一般“横空出世”,气势恢宏,冠绝古今。
词之上阕写昆仑之高大,之雄伟,之寒冷,之功罪。首句“横空出世”,“横空”言其大,“出世”言其高;一“莽”字,形象写出它的雄伟;“阅尽人间春色”,写其古老,千万年来看尽世间春色、沧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说的是飞舞的白雪,如同三百万玉龙,舞得漫天冷透。以“玉龙”比喻飞雪,再不过恰到好处。“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言其“罪”――昆仑山脉的积雪融化,使长江、黄河等江河泛滥,洪水成灾,危害人民。“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罪前面已说过,功呢?黄河素有中华人民的“母亲河”之称,而长江、黄河的水源是昆仑之积雪输送过来的,按此逻辑,昆仑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所以,词人站在这漫天白雪中,感叹道:“这千百年来的功劳和罪过,何人曾来给它评说?”
下阕紧接上阕末句,还是写词人登上昆仑后的感慨。“而如今我看这昆仑啊,不要这么高,不要这么多雪。”词人想要干什么呢?――“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可真是神来之笔,很容易让人想到李白的诗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更容易让人想起金庸的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词人背倚着半边青天,快速一“抽”,来的大气;随意一“裁”,说的轻巧――就如同裁一张薄纸般,将整座昆仑山裁成了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写作的主旨――让整个地球的人民共同享受这莽昆仑的凉爽与炎热!这是可等的大气,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这才是一个领袖的风度啊!只有这心系天下的意境才能使这小小的词赋予精神的色彩,只有这冠绝古今的胸襟才能让毛泽东成为中华领袖、一代伟人!
读这首词,我们应该明白,词人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系天下、为全世界和平所奋斗的精神,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在主席的光芒下受到鼓舞,继续奋勇向前!
横空出世观后感 篇9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横空出世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横空出世》讲述的是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故事。看完了这部电影,剧中的很多地方令我感慨万千!
为了不受外国强敌的压迫,毛主席提出了研制原子弹的想法。于是,国内的各个学校都挑选出大批出色人才;在国外留学的.陆光达博士也回到了祖国,一同跟随着一支部队,来到了荒无人烟的沙漠,开始研制原子弹……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原子弹终于被研制出来了!当原子弹炸响的那一刻,我也像那些官兵、科学家们一样,激动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中国站起来了!”
影片中的许多镜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专家在撤走时,天下着大雨。苏联专家拿起了陆光达撑着的伞,说出一句:“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的手中。”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很愤怒。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落后就要遭侮辱、嘲笑。因此,中国为了摆脱“落后”的帽子,才下定决心独自研制原子弹!
影片更多地方带给我的,是感动。陆光达如果留在国外,他就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且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回到了祖国,隐姓埋名,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研制原子弹;研制原子弹的另一位科学家,似乎从一开始就不舒服,却一直坚持着工作,最后还积劳成疾吐血了……他们为了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种精神不禁令我为之感动。
电影中的那些人物值得我们敬佩,而现实中也有许多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奉献自己生命的'人。像我们熟知的钱学森,他为了回国遭到了无休止的迫害。他可以放弃吗?他可以!当时他在美国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他完全可以在美国舒舒坦坦地过日子。可他却放弃了优厚的条件选择了回国,还为此遭到迫害。最后,他斗争了5年,才回到祖国。
此外,“娃娃博士”邓稼先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放弃了自己在外国的优厚条件,回到了祖国,又隐姓埋名为祖国研制原子弹。最后,他不幸受到了核辐射,临死之前还一心想着祖国,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正是这些人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家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欣欣向荣。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小立志、严格要求自己,长大了能像电影里的那些科学家一样,报效祖国,为祖国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