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电路和电流教案十一篇

2024-06-05
电路电流教案 电路教案

成功的人都是有目标的,有计划地做事情。我们接到工作任务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方案,一份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很简单: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怎样贴切实际的写好一份方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电路和电流教案十一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深究本节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其必需的开放性远不仅是空间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开放系统必须具有使学习能螺旋上升式推进的特性,在本质上是学习的质的转变性。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以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这节内容是本书探究活动的一个小结,是本学期学生经历的环节最完整、最规范的一次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思路和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小灯泡2只、电键、电源、导线、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等等。

教学流程和探究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自制课件,展示节日里的彩灯,马路上的路灯等。)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简单电路的组成,串联和并联,以及如何用电流表测电流。那么同学们对电流和电路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节日里的彩灯是怎样连接的?马路上的路灯又是怎样连接的?

生2:我知道,马路上的路灯是并联的,因为这样,如果一个坏了不影响其它灯的工作。

生3:那么节日里的彩灯呢?它们是怎样连接的?为什么有的.彩灯亮,有的彩灯暗?

生2:我虽然不知道,但我有办法证明他们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师(微笑):什么办法?

生2:只要拧下其中的任意一个灯泡,看其它灯是不是依然亮着。如果依然亮着,那么是并联,如果不亮,那么就是串联。

师:大家说,她的办法好不好?

生(齐答):好!

生4:老师,老师,我想知道彩灯为什么一闪一闪的?马路上的路灯就不闪。

生5:我知道,彩灯的亮暗与通过它的电流有关。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就越亮。

师: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揭开彩灯的亮暗之谜呢?彩灯的亮暗与通过彩灯的电流大小是否真的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生(齐答):有兴趣,好!

师:本节课,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2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 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

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 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用电器设问

学生实验

(2)讨论

问题:(1)前边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

(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

(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思考探究。

用一节于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

启发

(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画出电路图。

了解到实际连接电路前应该先画出设计电路图。

想想议议

(电脑投影)

观察有问题的电路

幻灯片展示问题,提出只移动一根导线将电路改正的要求。动画修改。

通过观察找出问题所在。设计纠正方案。动手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实验

(3)

(电脑投影动画和图片:

引导实验。

播放投影。

在实验(l)连好的电路上,把开关去掉,分别换上橡皮、三角板、金属钢笔帽、硬币、铅笔杆、钢尺等学生用品。

观察电路通不通,灯泡亮不亮。提出问题,讨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实验对比,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二半极导管体

(投影介绍)

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看、想、发表各自的见解。

电流的方向

播映动画

演示实验

启发

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动画演示实验介绍。

观看演示实验,当电流从电表的红接线柱流入时,指针顺时针偏转;从黑接线柱流入时,逆时针偏转。

探究电流的方向。

布置作业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本课题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的能较完整体现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为了在教学中能着重体现科学探究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本节规律的

学习,尽可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过程的体验,感受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初步具有科学创新意识,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双双相互作用,并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形成自组织,让学生自主建构,教学中采用了“交流―互动”的实验探究模式。具体来说,对以前教学中较易忽视的以下环节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设计。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现象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境。

2.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只有想象和大胆的猜想才能产生假说;同时想象和猜想又能激励创造。可见,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在确定了需解决的问题后,教师便通过现象展示和语言引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请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想,并对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众所周知,要完成好一项工作,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是必需的。因此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寻求流过各用电器电流关系的角度去自主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过程、选择所需器材。

4.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同样,通过实验收集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也只能是一堆无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到数据后,鼓励学生自主的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因果推理、归纳出科学规律,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因此本节课后的作业 之一便是请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本节课提出的各种问题。

5.批判思维可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的评价能力对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在工作到达某一阶段时也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这也是责任心的表现。所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估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本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努力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并能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

6.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进行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时,学生进行了分组,每小组2人,且要求组内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等角色分工要明确,角色要转换。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交流。

总之,要抓住本课题这个教育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尝试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可以相信,通过多次、不断上升的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定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探究学习中数据的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会记录实验数据,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探究、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果。

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分析概括、信息交流等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通过实验数据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 教学模式:“交流―互动”的实验探究模式。

◎ 教学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重要性。

◎ 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用的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多媒体设备一套。

2.学生探究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电路元件。

◎ 教学过程

◎ 教学反思: (课后完成)

◎ 板书设计 :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4

二、新课教学

小实验: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并猜想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怎样。

(各小组实验)

师:问题提出来了,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猜想呢?小组讨论一下?请写下你们的猜想。各小组汇报一下,并说说你们猜想的依据。(把各小组的猜想写下来,并标上组别。)

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小组4: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靠近电源两极比较大,中间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两只灯泡一开始靠近负极的比较亮,把它们互换位置后,靠近正极的又比较亮。

师:同学们的猜想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呢?通过什么方法呢?生(齐答):做实验。

师:好,做实验。那么实验前我们必须先设计一下这个实验怎么做。

(放幻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完成。设计完后,请一组同学上台与大家交流一下实验方案:请学生派出代表到投影仪前,将他们小组的实验电路图展示给大家。)

小组1代表:我们小组需要的实验器材是:一个电源,两个灯泡,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还有电流表一个。我们的实验方案是: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分别测量A、B、C三点电流,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如果A、B、C三点电流相等,那么猜想1正确;如果C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B点电流又大于A点电流,那么猜想2正确;如果反过来,A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B点电流又大于C点电流,那么猜想3正确;如果A点电流和C点电流都比B点电流大,那么猜想4正确。

师:他们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生:可行。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是否还有补充?

小组2代表:我们认为他们还应变换两个灯泡的位置,因为万一A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B点电流又大于C点电流,他们就认为猜想3正确;可是如果变换两个灯泡的位置后,情况改变了呢?那么结论就不可靠了。

师(肯定地):也就是说,你们认为这个实验不但应该多做几次,还应该变换两个灯泡的位置后,重复实验。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大家认为呢?

生:齐点头。

小组3代表:我认为还应换两个灯泡重复他们刚才的实验,这样更准确。

师:那么这样好不好?马上大家分别用自己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然后我们把实验结果分享一下。这样,不但灯泡换了,连电源也换了,实验的准确性提高了吧?

生:好。

小组4代表:老师,我还有建议。我们认为他们应该用三个电流表一起测量,这样实验只要做一次。因为如果做三次,电池的电量就改变了,最后一次的电肯定比第一次的少,这样实验就不准确了。

师(肯定地):非常好!也就是说,你认为他们没有很好的控制变量。大家说,这样的改进好不好?

生:好!

师:还有没有其它补充?

生(摩拳擦掌):没有了。

师:同学们,大家的实验是否有数据要记录?你打算把它们记在那里呢?我们是否应该设计一个数据表格?

生:好。

(小组讨论设计数据表格)

师:把设计较好的数据表格拿到投影仪下展示,统一数据表格后宣布开始实验。

(生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

师(学生实验结束后):我们请各组派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把各小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写在投影纸上)

师:请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我们的实验数据,然后作出结论。

生(齐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某某组的同学猜得最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组的同学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值得大家学习。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此实验的可信度如何?有哪些值得总结的

[1] [2] 下一页

经验或要吸取的教训,好不好?

(幻灯显示以下问题供讨论)

①实验设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完善之处吗?(仅测二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②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小灯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③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测量的数据中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我还复习了如何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另外我还知道,猜想并不可靠,必须通过实验来证实。但是,我对小灯泡为什么一闪一闪的,还是没弄明白。

四、应用与拓展

师:你通过本节课学习,还发现或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吗?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那为什么会在串联电路中还是有一盏灯亮而另一盏灯暗的现象呢?

五、课后作业

1.你认为对于这节课还学到了什么?在我们的探究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缺陷?

2.关于电流和电路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能提出问题吗?可否试着进行探究?

附:学案

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

[你的猜想](要有你的猜想依据)

[设计实验]

1.你认为这个实验如何进行(仪器、步骤等):

2.你会设计这个实验的电路图吗?请把你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你认为应该有几组就设计几组):

3.记录数据的表格你会设计吗?请在下面设计:

[进行实验]把测到的数据填入上表,并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善之处吗?

比如: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我相信你还有很多:

操作中你出现了失误或故障吗?如有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比如:1.灯泡亮了吗?

2.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

3.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我相信你也有很多: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比如:1.你学会如何使用电流表了吗?

2.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是:

3.……

4.……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

上一页  [1] [2]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能利用串并联电流的电流规律对稍复杂的混联电流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设计实验、思辨、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主动交流沟通,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难点:完整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提出问题:

①之前我们学习过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哪位同学能回忆起来?

②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类型,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作为电路基本连接类型,是我们将来分析更复杂电路的基础,因此,研究其基本规律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二)新课讲授

1.探究实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哪些规律呢,我们该如何研究?

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像串联电路一样,电路各部分电流应该都相等;有的类比沟渠排水,猜测可能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一定的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请学生上台绘制最简单的并联电路。

提出问题:

①最简单的并联电路已经呈现在黑板上,它的各部分电路名称是什么?②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思路并给出图示:既然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电路图中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关系,那么其实可以比较ABC三点的电流数值,找到联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记录表格,明确实验方案,即按照电路连接图,分别在两并联支路接入两个不同型号的灯泡,分别测量ABC三点电流,明确数量关系即可。(此时可能出现两种做法:一种是将电流表分三次接入电路中,一种是直接接入三个电流表。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得出第二种做法对电路状态影响较小,得到的结论会比较准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桌上的实物,根据电路图对实物进行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分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对连接实物电路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点和帮助,并且引导学生要一路一路的连接,关键要注意电流表连接时正反接线柱不要反接。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n。

2.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提出问题:

①这样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吗?

②那么应该如何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呢?(更换相同型号或不同型号的小灯泡多次重复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尝试两条及以上的支路同时接入电路时的情况)

总结:得出普遍结论,即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

(三)巩固提升

出示习题:如图,四个电阻的连接方式是什么?电流有什么关系?(AB两电阻并联、CD两电阻并联,两个并联电路再串联起来;IA+IB=IC+ID)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总结串并联电流的电流规律。并进行情感提升:在设计实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思维的魅力和合作的快乐。

2.布置作业:逢年过节,马路上会布置一些灯带,查阅资料了解其连接方式,并尝试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原因。

四、板书设计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6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河南省开封市第27中学 王正武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学生的实验桌面上,有电池组,2.5V的灯泡两个,3.8V的灯泡两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有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并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使灯泡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进行猜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概括起来,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大一些。理由是:电流通过灯泡时使灯泡发光,要消耗一些电能,所以电流通过灯泡后会减小。

对两种猜想教师都要表扬,说明学生经过思考,动了脑筋。哪种猜想正确呢?实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

三、设计实验

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各小组的方案主要不同之处是把电流表放在何处,测几个点的电流,用几个电流表去测。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开关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下面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最后统一意见,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四、进行实验

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

组别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五、分析论证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根据测量结果说出得到什么结论?

大多数组测量的结果是A、B、C三点的电流相同(即IA=IB=IC);但有一个组测出的'A、B、C三点的电流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教师请其他组与这个组进行交流,共同寻找原因。各组提出的问题有:

1.是否电流表有问题?建议换一个电流表重新实验;

2.是否电路连成了并联?建议认真检查电路;

3.是否每次测量时用的灯泡不同?建议三次测量时不要更换灯泡;

4.是否电路没有连接好?建议认真检查电路。

这个组的同学认真听取了其他组的建议,经过检查发现是电路连接处有接触不良的现象。实验中用的是插件,有的地方插的松一些或没插好时,电流表的指针就会来回摆动,三次的示数会有不同。

六、再次实验

一次实验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提出:换用不同的灯泡再做实验或者把三个、四个灯泡串联起来,多测几个点的电流,看一看各点的电流是否都相等?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七、评估交流

这节课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师特别提出:应该表扬第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与其他组不同的这个组,因为他们实事求是,这是科学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的结果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知道了一些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又一次对学生进行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训练。

最后,教师请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和还想知道的问题。

有的学生提出:既然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同,为什么两个灯泡的亮度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提出:用同样的电源,分别接上两个不同的灯泡时,为什么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学生在课下继续交流探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探究这些问题。

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实验课,目的是要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地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本节课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探究过程极为重视,对学生活动极为重视,这些都是探究教学的基本要素。

老师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从反向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如可以说若一个人打吊针时,橡皮管中的水流如和人的血管中的水流不相同,会出现打针的部位皮下鼓一个大包,可见若电流不相同,也应该有类似现象出现。(点评者:常银汉)

-06-21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探究教学200例》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7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五.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录音机通电就能播放音乐,冰箱通电就能工作,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实际都是由最简单的元件组合而成,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老师再一次提醒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器材即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来连接电路,小灯泡亮)

实验结束后让完成“灯泡亮”的学生展示电路,利用学生展示的电路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电流的定义、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在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在归纳过程中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然后,教师设问:“刚才连接的电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师引导下,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并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源、用电器、开关,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电饭锅内部的复杂电路,引出画电路图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学生首次学习画电路图,所以对学生要求规范十分重要。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规范画电路图的电路图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最后,教师再次设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小组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从而引出电路中的断路(开路)、通路、短路三种状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短路带来的危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设置相关练习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梳理,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8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说明与建议

想想做做

本节可以直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和玩具电风扇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动玩具中都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

这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前,务必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钟!

实验警钟!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目前不必深入说明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的原因,只需简要说明其危害,并要严格遵守。

电流和电路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在学生完成三次闭合电路的连接后,启发学生思考三次电路的共同特征。

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或电动机、音乐门铃)逐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会亮。他会说这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教师在这里要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仅仅限于实物的连接;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在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时,为了方便,往往是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电路图便是其中的一例。也可以说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课本中的几个常用元件及其符号不必在此让学生多练,认识就行,可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使用来逐渐掌握。

想想议议

作为电路知识的巩固,教材设置了栏目中的问题。让学生检查有错误的电路,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路不闭合就不会有电流。课本图5.1—4的错误在于电池没有接在闭合的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电源和用电器关于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按《标准》的要求是从能量的角度讲的,即"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这里,深层次的含义是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如,灯泡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小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动能;音乐门铃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只是由于学生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还很粗浅,这里没有强调"转化",但教学中可以讲"转化"。

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电池消耗"的实验,让学生从电池的消耗来体会能量的相互转化。

由一节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组成电路,观察小电动机的转速随着时间逐渐变慢。这可以说明电池中的电能减少了,而这部分电能正是提供给了小电动机,维持了它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电极的极化使得电池内阻增加,从而输出电压降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输出电压还能有所提高。不过,从根本上讲,这也确实可以看做电池容量减小的表现,所以以上的解释也不错。不过教师应该注意,这里不要说得过多,否则可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导体和绝缘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将各种物体(硬币、金属的剪子、塑料尺、橡皮……)连接到小灯泡的电路中,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物体是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这种差别,知道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初中阶段,学生在了解这一特性之后,必然会产生了解其原因的愿望。课本只是直接说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够导电;食盐水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所以也是导体。

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这段内容具体化,用较形象的板画(如图或动画类的计算机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电流的方向

教材中没有以"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这种方式给出电流方向的定义,而是回避了实际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初中学生在"电流和电路"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这样处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由电子的实际运动方式跟我们头脑中"定向运动"这种经典模式其实也是相差很远的。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其方向就是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最好不要简单地说电流沿着"正极到负极"的方向,因为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到正极的。也不必让学生区分电源"内部"和"外部",在谈到方向时只要不把"用电器"一词忘掉就不会错了。

教材中提到发光二极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种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生活中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实例很多,电视机和收录机上的指示灯、城市街道上的红绿灯、火车站上的布告牌、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都有用到发光二极管的。教师在这里结合当地的实际多做些介绍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小玩具、小仪器的兴趣。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不怕重复、不厌其烦。

不仅要在纸面上"根据电路图连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还一定要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这样的练习。要多练。在成年人看来,连小灯泡跟连小电机、连音乐门铃好像是一回事,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对于知识,一般说来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只作课本上的练习远远不够,要在实验室里多动手练。

2、这是一个设计题,比较简单,连成一个闭合电路就行了。可以和第1题结合,在实验室里进行训练。

负极这两个名词告诉学生,学生会把它们和电源的正负极混淆。只说让学生判断,他们手中的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哪条接线流入,不允许从哪条接线流入,就行了。

有的发光二极管需两节电池串联起来才能发光,使用时要注意给学生配备合适的电池组。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电路;

2、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认识常用电气元件的符号;

4、懂得按实物图画电路图及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对电流、电路有个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形成及条件,电流方向及电路图;

难点:按实物图画电路图及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小电动机、学生电源、发光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教室都有电灯和电风扇,我们打开开关灯就亮了,风扇就转了,还有家里用的电饭锅、电冰箱等也是一样,插上插头就会工作了,电与我们密切相关,而且似乎很神秘,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学生观看导学目标:

1、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

2、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3、电路图

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可以提出的问题并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看书找出部分答案;

学生容易得出的问题:电流怎么来的,它的方向是什么?电路由什么组成?电路有什么作用?电路图是什么,怎么画?

学生看书可以回答部分问题,教师由回答总结出: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

二.⑴做演示实验:使小灯泡发光

通过提问学生该如何进行实验,按学生的设计连接并强调: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⑵根据连接成功的电路让学生思考:

2、各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

导线:连接电路

3、 结合实物图讲解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4、 通过演示灯亮和不亮的情况得出

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5、 学生观察连接的实物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导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电源正负极

6、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实验室常用的电源

三.电路图

⑴电路图:用规定的简单符号代替元件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⑵学生看图5.2-8,了解常用元件符号

当堂练习: 画出一些元件或给出一些名称让学生完成对应的名称或符号

( 图复制不上来呀!)

⑶由实物图画电路图( 图复制不上来呀!)

教师总结出按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要注意的几点:

1.画图时线要画的横平竖直

2.用电器不可画在拐角处,元件的布置要美观大方

3.电源正负极要对应

4.元件的次序要与实物图相符合

⑷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学生上台连接,下面的同学观看并指出不对的地方

先给出连接提示:可先将各元件按图摆成一个圈,再按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最后连到电源负极。

教师画出一个电路(电源、开关、小电动机),

学生动手连接,教师巡视检查

四、知识小结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

方向: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电路 组成: 开关:控制电路

导线:连接电路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

3.短路:把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1.有电源

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

2.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定义:

电路图

画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五、当堂练习:图图5.2-10

六、作业:课后2、3

板书:

二、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方向: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二、电路:

用电器、开关、导线

断路、短路

3有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闭合

三、电路图

1定义: 用规定的简单符号代替元件画出来的图

2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首先在引入新课时较好的利用了学生身边的例子和经验,更贴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到熟悉,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得出了电流和电流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小灯泡发光,学生做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可能有些学生不连接开关,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先不纠正,分析实验时再讲也可以的,学生根据自己连的电路去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就不会觉得抽象不可理解了,还有就是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先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以防学生觉得无从下手。

我是听过课了才上的这一节,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顺畅,但是还是有些地方是做不到的,如:

1、学生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这是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

2、演示时没有注意到实验的可视性,课后了解到后面较多的学生看不见

3、为了将课上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

4、节奏过快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10

(一)复习提问

乙两电路中,连接方法是否相同?

2.乙图中的保险丝和闸刀开关如何在甲图的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一

电路图相对应).

2.在干路上串入大电流表.

、 开关,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提问: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提问:为什么电路中并联用电器越多,总功率越大电流就越大呢?

分析:在电路总功率过大情况下:

据并联电路: 又据: ,所以 .

所以

因为 一定,所以 增大,则 增大.

演示实验二

①(甲)电路干路上加保险丝.

②在灯 两端并联一段导线.

③闭合干路开关,观察电流表指针示数很大,保险丝烧断,三灯熄灭.

提问:这个实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家庭电路中出现短路也引起电流过大.

提问:为什么出现短路,电路中电流就很大呢?

在短路情况下,据   因为 一定, 很小;所以 就很大.

电路和电流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 标 :

1通过演示实验和电路分析 ,使学生理解家庭电路中总电流随家用电器功率的 增 大而增 大.

2通过推导 把实验结论从理论上加以验证. 3通过演示保险丝被烧断的`实验,加深学生对保险丝作用的理解.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建立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推导把实验结论从理论上加以验证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保险丝被烧断的实验,加深学生对保险丝作用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乙两电路中,连接方法是否相同?

2.乙图中的保险丝和闸刀开关如何在甲图的 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一

电路图相对应).

2.在干路上串入大电流表.

、 开关,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提问: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 大的原因之一:家庭 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提问:为什么电路中并联用电器越多,总功率越大电流就越大呢?

分析:在电路总功率过大情况下:

据 并联电路: 又据: ,所以 .

所以

因为 一 定,所以 增大,则 增大.

演示实验二

①(甲)电路干路上加保险丝.

②在灯 两端并联一段导线.

③闭合干路开关,观察电流表 指针示数很大,保险丝烧断,三灯熄灭.

提问:这个实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家庭电路中出现短路也引起电流过大.

提问:为什么出现短路,电路中电流就很大呢?

在短路情况下,据 因为 一定, 很小;所以 就很大.

探究 活动

【课题】

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 小组

【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

它们的功率各是多大?

电能表的铭牌.

实际中电流 过大的原因.

实际生中如何防止电流过大.

2. 向 家长询问或查找说明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