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生物教案收藏

2024-07-12
生物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您要的信息我已经整理好了:“生物教案”,欢迎您浏览本网页希望您有一个愉快的体验!

生物教案【篇1】

难点: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过程:

引言:(从学生展示的生物图片作为切入点)大家展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物图片,可见,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同时,生物科学的知识也是日新月异,趣味无穷。

(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同学们列举身边的生物,并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学的发展史。

补充资料:

近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①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医生哈维开创了近代实验生物学,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②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建立了新的动物、植物的分类系统,创立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③1665年美国物理学家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的细胞壁,从而发现了细胞,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引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中。

④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污水、牙垢等,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成为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⑤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⑥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⑦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

1953年4月,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公布了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科学家估计,人类约有10万个基因,编码序列约为1亿个碱基对。人体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组研究。研究内容是:分析测定3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破译每个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搞清每个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先后立项对此进行研究,我国也将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列入国家研究项目。科学家预测,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③生态学的研究。

生态学是生物学中古老的分支学科。生态学创立于1869年,是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的。本世纪30年代,生态学初具规模。50年代以后,数学被引入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发展为定量的科学,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国长江发生特大水灾,损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国对生态学研究的重视。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粮食、人口、污染、资源)

2.什么是观察法?

4.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本节课是绪论课,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开始,所以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课是以课小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为主线,再加以老师画龙点睛的总结,采用设题DD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板书设计:

生物教案【篇2】

万州武陵中学 邓趸

黄自由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1、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2、教学语言独具特色:杨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杨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杨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杨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5、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杨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虽然现在多媒体应用广泛,但传统的板书仍然需要。

2、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多一些小组合作讨论的话,也许会更好。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借鉴的课。

生物教案【篇3】

大班学会保护自己教案,现在幼儿园频频发生各类恐怖事件,虽然大部分的幼儿园还是安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教会幼儿保护自己的本领,要让幼儿知道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他们应该要怎样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走丢的朋友想出最适合的办法 ;

2、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帮助走失的朋友想出寻求帮助的最适合的办法。

师:我们班有三个小朋友走丢了,迷路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她们。

提问:XX小朋友在哪?他怎么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

小结:在马路的人行道上原地等是最安全的方法,还可以请警察叔叔帮忙。(协管也行)

小结:可以在原地等,也可以找小区里的门卫伯伯,让他们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或家里人,让大人来领你。

请走失幼儿讲讲当时的情景,请其他幼儿发表看法。想想可行的办法。

小结:在超市里可以原地等也可以找营业员和工作人员,通过广播小喇叭让爸爸妈妈知道你在那里,然后来领你。(继续看录像,XX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四、延伸:

走丢了以后,爸爸妈妈会很着急,我们都不想把自己弄丢,那么我们平时和家里人一起出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教学活动,使幼儿有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

2、幼儿在遇见突发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在遇见突发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地方法保护自己。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使用通讯工具求救,能够做到拒决陌生人的带领。

1、场景1(发生突发事件,有陌生人入园,并挟持幼儿并其领走)教师观察有而反应并记录。

2、说一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小朋友怎麽做的?我们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

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发生什么事。

2、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遇见此类事件应该如何对应。

3、教师指导幼儿在遇见突发事件时应当如何解决(打电话求救或呼喊救命)

4、场景2,考验幼儿是否使用正确方法保护自己。

谈话: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其它突发事件,我们如何解决。

大班学会保护自己教案,现在幼儿园频频发生各类恐怖事件,虽然大部分的幼儿园还是安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教会幼儿保护自己的本领,要让幼儿知道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他们应该要怎样做。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仔细观察画面细节并理解画面重点。

3、能运用保护方法来保护自己。

1、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我会保护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说一说:

你们看到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画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在家里的时候,如果有人按门铃,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大人来问路,你会怎么办?

和家长一起出去的时候,应该怎么样?

陌生人想要给你吃东西,你会怎么办?

放学或外面玩时,有陌生人要带你回家,你会怎么办?

身体的哪些地方属于秘密的部位,不可以给别人碰?

如果不熟悉的人触碰你身体的秘密部位,你会怎么办?

四、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陌生人敲门。让幼儿思考应该怎么做?

2、教师扮演陌生人给幼儿吃糖,让幼儿思考该怎么办?

3、教师小结:在没有爸爸妈妈的情况下,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们不能接受,也不能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着陌生人走。在外面迷路了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给爸爸妈妈大电话,如果记不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我们可以打警察叔叔的电话号码110,所以还没记住爸爸妈妈电话号码的小朋友要努力记住哦。

生物教案【篇4】

高一《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录音机播放:海潮声,轻柔音乐声]

此处的导入设计,用诗化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本堂课的学习情境——诗歌阅读中;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一种诗歌阅读的方法——朗读,想像,进而体会诗的意境。这里的设计也明确地揭示出本堂课的思路:以学法来指导课文阅读。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板书:观沧海]

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______________

[板书: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学生尝试探求的积极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喜欢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欢写作的同学,用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

四位同学一组,互相交流。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教师巡视,预选。)

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

(老师选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在投影仪上显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说。)

××同学,你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能准确体现诗歌文辞本身的描述。

[板书:以文辞为本]

(老师选出第二类作品一份——文字类,是否有拓展性想像。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在 “以文辞为本”这一点上做得怎样?……

设计此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在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速度会比较快。”(斯纳金程序教学理论)

那么,你们喜欢他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请说说理由。(老师引导同学着重赏评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性。)

……

这些句子诗中有没有写到?……

××同学,你怎么会想出这个情景来的?

……

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二)地位和作用

本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本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过渡:依据课标和教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3)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在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破解策略】通过对重难点的确定与分析,本堂课采取的破解策略有:

1.由学生朗诵唐诗《春夜喜雨》,借用诗中涉及的非生物因素,如雨可理解为水分,湿可理解为湿度,另外春季和其它季节相比:阳光明媚、水分充足、气候温暖,这些都为花儿的开放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重点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水分湿:湿度(仅供参考)]

2.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课本P16_17生物因素相关内容,再通过展示四段教

学视频,引导学生理解重点②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3.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探究,展示实验结果;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达到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目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和多样性,对生物和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但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比较欠缺。

五、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一)教学模式: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整合——评价教学模式。

(二)教法:在教法中,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法:在学法中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交流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学环节(一)中利用视频展示小学课文《晏子使楚》里的.对话截选,以三个情景问题为导线,引入本课主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设计意图:这样以生动的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教学环节(二)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模块,第一个教学模块是

首先让学生提前一周分小组完成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如图二),经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由于课本上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时设置的实验条件是?温暖‘潮湿’和低温‘潮湿’,而得出的实验结论却是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因此,在模块二中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意识到了除了温度之外,湿度对霉菌生活也有影响,从而为下一个模块的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首先,引用唐诗《春夜喜雨》,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非生物因素,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知识点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因素相关内容。并通过展示四段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在这一模块中,设计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随堂练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

(三)梳理知识,形成系统

在教学环节(三)中,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梳理、归纳,形成系统,完成本课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全局的把握。

(四)巩固提高,反馈练习

在小结之后,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反馈练习。

第一个层次:巩固基础;

第二个层次:活动探究。

生物教案【篇6】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新人教版一模块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重点为:①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应该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主线,联系初中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有关蛋白质消化与吸收、重要功能等知识,首先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认识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再结合教材中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最后,阐明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的观点,让学生认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年级属于平行分班,各班平均分配生源,没有重点班、实验班,所以各班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虽然有一些蛋白质的初步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如化学键、结构式等),以及数学的排列和组合的有关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教学中,我借助球棍模型来增加学生的空间感,认识氨基酸是一种空间结构;通过安排学生活动来弥补知识不足带来的困难。从学生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入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由同学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哪些含蛋白质丰富引入(学生会说出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引导出蛋白质只能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氨基酸有哪些特点

展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

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补充两个概念作为铺垫:

①化学键是指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有机物中通常为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常用“—”来表示。

②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共价键),用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结合方式和排列顺序(不表示空间结构)。叫作结构式,一般用来表示有机物

教师组织与引导:

2.四种氨基酸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差别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用纸遮住四种氨基酸的下半部分,观察剩余部分如图:

3.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教师巡查学生书写情况,启发学生依据书写情况与教

材作对比来发现问题,强调结构通式的不同写法。

课件展示甘氨酸的球棍模型:

深入探究:

1.甘氨酸的侧链基团是什么? 丙氨酸的.侧链基团是什么?

2.R基的不同如何决定氨基酸种类的不同?

3.R基上能不能含有-NH2 或-COOH?【说明有些氨基酸如:赖氨酸(含-NH2)天冬氨酸(含-COOH)】

(简要实录:R基上可以含有-NH

启发引导:

1012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而据估计,生物界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种。

探究二: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

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

归纳: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质(一条或几条多肽链) 根据由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引导: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过程

课件演示: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两条链的过程

观察“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尝试利用手中的模型模拟此过程。

根据模型作出描述。

讨论:

1.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生成一个二肽,失去几分子水?

2. 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失去几分子水?

3.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呢?

总结得出公式:

形成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n-m。其中n表示氨基酸分子数;m表示肽链条数。 利用课前搜集的有关人工合成蛋白质材料,联系本书的科学家访谈,简单介绍有关我国科研小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知识。

分析:如果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你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回答。

例如,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合成多肽链时少一个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时,氨基酸的连接顺序出现错误;合成多肽链时,未严格按照规定的17种氨基酸进行合成;未严格按照其肽链折叠方式进行合成等等。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四大原因(略)。

探究三:蛋白质的功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蛋白质的各种功能。

进而回归主题,阐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要求学生完成本节的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二)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

(三)蛋白质的功能

十、教学反思

蛋白质这个知识点是本章也是《生物【生物】新人教版一》这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让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我重难点定位在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的讲解上,课堂气氛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好。本课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直观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教案【篇7】

一、使用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二、使用器材

25%左右的硫酸溶液,嫩白菜叶或树的嫩芽,清水,烧杯,镊子,石棉网

三、实验改进

1、原实验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现改用25%的硫酸溶液。酸雨大多为硫酸型改用硫酸现象更明显。

2、原探究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短时间内不可完成,改用嫩白菜叶或树尖嫩芽材料易找,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3、实验为模以探究实验,但七年级学生实验能力有限,我采用教师引导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课堂探讨的形式开展更可行。

四、实验原理

1:酸雨是PH小于的雨水,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使植物死亡。

2:酸雨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使之死亡。

五、实验目标

1、通过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实验内容

1、课标要求

通过模以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从而认识到控制酸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情况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实验练习,实验技能从无到有,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实验中有硫酸,从安全角度考虑,教师演示学生探讨更可行。

七、实验步骤

比 较叶片颜色、形态的变化;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现象记录等探究过程。

(2)影响实验成功的.主要因素

1、硫酸的浓度要合适,太浓所需时间太短,太稀所需时间太长。时间大约二十分钟为宜。

2、选取的叶片要新鲜,叶片上没有蜡质层。

3、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指导。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实验用25%左右的硫酸溶液模以酸雨,用新鲜的白菜叶代替种子或幼苗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的时间缩短,一节课内不仅完成探究还完成本节内容的讲授。

生物教案【篇8】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因此为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

在学生已经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搜集与调查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现在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以及对环保的重大意义,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节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现状。

3.说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鉴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保护生物;宣传科学合理地保护生物的做法;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去营造爱护生物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学生由“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散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及“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等。

1.了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树立参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如何将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课前调查与信息收集,指导各组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件。

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主人公DD徐秀娟的事迹。

《一个真实的故事》,

以景激趣,以情激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热情。

请生物课代表介绍这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让各组选择适合本组研究的问题。

指导各小组板书各自的问题及关键信息。

课代表展示自制的演示文稿,明确本节课主题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请各组同学选择所研究的问题。

各组长将本组的问题和关键信息板书在黑板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进行交流,观看学生的演示文稿。

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表现及交流的信息进行质疑和评价。

对各个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

课代表引导各组同学展示他们制作的PPT文稿,并由各组成员进行详细介绍他们研究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与其他小组共享收集的详细信息。

各组的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质疑。

课代表进行归纳总结。

开展课前调查与收集信息,课堂进行展评与互评的活动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观看学生的演示文稿,倾听他们的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对信息进行补充、质疑与评价。

强调依法保护。

学生介绍收集或调查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介绍自己将如何去做。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构建 “问题-研究”的空间与机会。

观看学生的“角色扮演”。

“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越冬天鹅”

学生分多方进行辩论。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之中,提高个人的保护意识。

打开网络,进入“独特生物,精彩中国”的网页。引导学生参加中国各省代表生物评选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展示二张生物名片,引导学生分析是哪个省份的。

引导学生设计山东省的生物名片。

学生参入山东省的生物名片的投票活动。

学生现场上网进行投票。

引导学生讨论《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的徐秀娟,做为国家培养的一名大学生,为了寻找一只丹顶鹤而失去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执法人员据举报,调查发现餐馆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鸟类,他们依据的是垃圾桶里鸟类的足,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推测理由。

学生讨论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个类群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是否有这些行为。

生物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相应的策略。

2、通过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了解这样玩的危险性。

3、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感受自我保护过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

(1)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问:请大家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这样玩好吗?为什么?

(2)鼓励幼儿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大家猜一猜,如果这些小朋友这样玩,可能会怎样呢?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测,并说出后果的危害。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他比较危险的行为。

(1)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玩的方法比较危险的?这样玩为什么有危险呢?

(2)通过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几种不安全的玩法,认识到它们的危害。

(1)教师:刚才,我们说了许多玩的方法和玩的东西都比较危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玩,应该玩些什么呢?怎样让自己比较安全呢?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讲述自己的看法。

四、学习自我保护策略。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外面玩大型玩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师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示范、提醒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大家如何保护自己,并学习相应的策略。

教学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物教案【篇10】

《生物群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描述群落物种丰富的概念。

2.根据对图片,视频的分析,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难点:理解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有数百万之多,一个种群能够是单独存在吗?它与周围其他种群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又与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导入新课《生物群落》。

(二)新课教学

1.群落

让学生回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提问群落由哪些生物组成?

(群落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追问:那群落的概念又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由该区域内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多媒体播放不同生物群落的视频,如热带森林、温带森林以及寒带苔原等,让学生根据视频描述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

(热带森林中有芭蕉树、大王花、叶子花、椰子树、苦丁树、橡胶树、猪笼草等等;温带森林中有报春花、油松、青杨、山参子;寒带苔原中有苔藓和地衣)。

提问: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有什么区别?

(热带森林物种数目最多,其次是温带森林,物种数目最少的是寒带苔原。)

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以鼓励,之后给学生总结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中种群的种类和数目差别很大。

2.物种丰富度

生态学中,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常用物种丰富度表示,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即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小。并讲解计算方法。例如,用物种丰富度指数来表示某一地域中物种丰富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D:物种丰富度指数;S:物种数目;A:样地面积。)

展示极地、温带、热带生态系统图片,提问学生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不同维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以及物种数目的多少取决于哪些因素?给学生3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发言。

(从极地热带物种丰富度增大,从热带到极地物种丰富度减小,影响丰富度大小的因素为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之后总结,一般环境条件越优越、发育时间越长,物种丰富度越大,群落的结构越复杂。

(三)巩固提升

多媒体展示几个生态系统图片,如一根枯木、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物种丰富度大小。

(森林物种丰富度最大,其次是池塘,物种丰富度最小的是枯木。)

(四)课堂小结

找学生来说一说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知道了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且知道了物种丰富度的计算公式。)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搜集如何调查土壤中大型动物物种丰富度,下节课共同学习。

四、板书设计

生物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发酵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安排4个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习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应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体会到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能力目标:

①通过预习、讨论、动手操作,能用所学的发酵知识尝试自己制作酸奶,体会自主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认同发酵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意义;

②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活动

难点:调查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