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2024大班数学教案集合十五篇

2024-10-23
大班数学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1、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2、教师引导10、9、8、7、6、5、4、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平伸是10,弯下一根是9,弯下二根是8,弯下三根是7,弯下四根是6,弯下五根是5。也可以说,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1,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2,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3,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4,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

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们带来很多的宝贝,请幼儿每人取出10个宝贝,(快思 )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

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师:数一数来了几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巩固练习。

10个小朋友一组,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做游戏,唱完后迅速分成两部分,说一说10分成了几个几?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供幼儿操作练习。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体验数学的奇妙有趣,喜欢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难点是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小路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至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森林乐园里新修了一条马路,小动物们准备在路的左右两边种上小树,这样马路看起来就会更漂亮一些。那请你看一看小动物们可以怎么种呢?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到纸上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白板上呈现。

将幼儿记录结果按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呈现,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请你们看一看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

小结:数字8一共有七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1.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动物们一共要种的树?(8棵)。

2.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马路的左边1棵,种在马路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

引导幼儿说8还可以分成7和1。

“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还是1和7,只是数与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合起来的总数也没有变,都是8。”

4.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

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七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尾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在刚种好小树的马路上看看美丽的森林乐园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图意将算术填写完整。

3、尝试按组分别数苹果,将数字填写在正确的位置,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4、愿意结合颜色边操作边讲述:×个红苹果加上×个绿苹果,一共有×个苹果。

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磁性数字卡。

2、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菠萝宝宝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们一样又来上学啦,我们先跟它打个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10。师: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8(用这样打招呼形式分别认识其他几个数)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秋风吹》。

二、展示图画,引导幼儿分析理解实物、图示以及各种符号的意义,认识"+""-"和"="。

1、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看这里有三组非常诱人的苹果!你们数数看每组有几个苹果呢?

2、分析理解图中右边苹果、格子和符号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在每组苹果右边的图示是什么意思?这些苹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右边的苹果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格子里写数字,表示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两种苹果一共有几个。)这是什么符号?(教师的手分别指示加号和等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说出加号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合起来的意思,等号表示合起来红苹果和绿苹果一共有几个。)

3、迁移经验,进一步理解图中左边的苹果与右边格子,符号的关系,学习完成练习的方法。

教师:请小朋友再数一数,每组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正确填写在格子里。看谁看得准,数得快。

三、尝试根据图意点苹果,填写数字,并进行加法计算。

1、教师:请小朋友看书仔细数数,填数字。(观察幼儿完成练习情况,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帮助,同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2、自由交流结果,互相检查结果。

四、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1、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练习结果说一说,板书在黑板。

2、提出不意见,正确学习加法计算。

3、对照答案,进行自检。

小朋友,你们写的和黑板上的一样吗?请你对一对,边对边说你的练习,(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上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名称:熊妈妈的饼干店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容幼儿进行空间位置辨识和对应的感知。

2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3X3九格纸人手一份、红黄蓝三色橡皮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组坐、游戏用票9张(如图)

配备教具:红黄蓝三色磁性教具各3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熊妈妈要开饼干店了,他用红色的面粉作成了三块红色的饼干,用黄色的面粉做成了三块黄色的饼干,用蓝色的面粉做成了三块蓝色的饼干。教师边说,边把红黄蓝磁性教具随意放在黑板上。

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做饼干。请幼儿用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各3块圆形的饼干。(幼儿制作)饼干要装进盒子里,怎样摆才漂亮呢?熊妈妈说:好了现在大家都照着我的样子摆一摆。教师在九格纸中按红黄蓝规律摆放,请小朋友摆弄自己的饼干。

教师变换饼干颜色的位置,幼儿根据老师的图操作摆放自己制作的饼干。

二、加深难度,同伴间互相合作学习。

熊妈妈说:现在请所有的女孩子自创一种摆法,请旁边的男孩摆一个和女孩摆法一模一样的。

请所有的男孩子自创一种摆法,请旁边的女孩摆一个和男孩摆法一模一样的。

熊妈妈看到小朋友们做的饼干这么漂亮,有摆放的这么整齐,高兴的说,好孩子谢谢你们,饼干做好了让我一起玩个游戏吧。

三:游戏

对号入座

过程:9名幼儿参加游戏。教师将椅子摆成三排,每排三把椅子,发给幼儿票(如图)幼儿根据票上的提示(笑脸不同的位置),在音乐停止前找到相应的座位坐下。

四、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翻开儿童用书20页,看上图,请幼儿找出红、黄、蓝色的数块,并用手中的数块按照图的样子组合好。

看下图,找出指定色块的位置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货币。

2、分清元和角。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真的人民币,《仿真人民币》。

2、学具准备:“仿真人民币(1)(2);贴有价格标签的各种文具若干,铅笔,记录纸。商 品标签若干,画有各种硬币的存钱罐图若干,购物作业单若干。

3、《操作册》第五册第57到5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打老虎。幼儿边练儿歌边走线。

2、集体活动

(1) 感知人民币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吃的食物,看的书,玩的玩具和穿的衣服是用什么买来的呢?“教师出示”真的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上的数字,了解他们不同的面值。

(2) 取认人民币。

辨别10元以下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如:教师说4元,幼儿能拿出4张一元的人民币,教师说6元2角,幼儿能拿一张5元。一张1元和2个1角或6个1元2个1角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学具,“仿真人民币”玩取钱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名说出钱数,另一名要准确取出相应币值的货币。

第二组:幼儿根据存钱罐中的人民币写出总数是几元几角。

第三组:幼儿根据购物作业单中的提示,突出相应的币值。

4、游戏活动

游戏“文具店”。场地上有各种文具,上面标有价格,几名幼儿扮作售货员,其他幼儿扮作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知道了我们人类离不开人民币的',同时也知道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并都有不同的面值(元,角)在游戏中都能用不同的纸币,硬币的面值去购买商品。但就是有的幼儿还是把几元几角还分得不是很清楚。下节课要巩固元角互换。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1、.课件-认识人民币

2、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1.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2.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3.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4.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

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二、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1.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2.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三、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1.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

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2.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四、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1.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2.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

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大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_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_1=5和1_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班数学教案(篇9)

设计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本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获得发展。

活动目的:

1、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引导幼儿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将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难点:尝试多种分法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3、关键性语言;可以用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物体进行二等分。

活动准备:

材料纸:圆形、正方形、梯形形、长方形等;毛塑料绳、吸管、剪刀、笔;一瓶水、量杯等。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课题《狐狸分饼》(边讲边演示)

教师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

2、教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3、验证(我们验证一下,是否一样大,剪开,重叠,所有的边所有的角完全重合,说明它们一样大。)

教师小结:通过先对折再剪的方法,我们把圆形分成了大小一样的两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3、探索发现:如果小笨鼠捡到的是正方形的饼干,可以怎么分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正方形的纸,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2)幼儿操作,先折后剪,鼓励幼儿探索正方形的多种分法。

(3)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种方法。

(4)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部分的。怎样证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5)小结:一个物体(图形)被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就是物体(图形)二等分。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整体。

4、分组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组: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进行二等分,进一步感知物体的二等分现象。

第二组:把毛线、吸管、彩带等剪成一样长的2段,感受长度的二等分。

第三组:把一杯水进行二等分,运用二等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活动延伸:

把班级人数进行等分,一起去游戏。

附故事:

《狐狸分饼》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

有一天,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饼,捡起来闻一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饼,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

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少。”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狐狸说:不忙不忙,我来帮你们呀,我是最公正的,你们完全可以相信我。说着狐狸就把饼掰作了俩半,左一半,右一半,她故意把左边一块分大一点递给d大黑,把小的一块给了小黑。小黑哭了:我不干,我的小。狐狸说:没事没事,我是最公正的。狐狸咬了大黑的饼,大黑哭了:不行,小黑的比我的大。狐狸说:不怕不怕,我是最公正的,我一定会做出公正的调节。说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小黑的饼。小黑又不干了......到了最后,兔大黑和小黑什么都没吃到,一块饼子就这样被狐狸左一口、右一口的咬光了。

大班数学教案(篇10)

大班《100以内单双数》

活动目标:

1、2、认识100以内单双数,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单双数的基本规律。

活动准备:

1、大棋子、数字卡、智趣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游戏“找朋友”

让幼儿找朋友,找着朋友的两个小朋友拉拉手,没找着朋友的就一个人站着。

小结:两个小朋友一对是双数,孤孤单单一个小朋友是单数。数字也有单数和双数的区别。

一、1、教学活动

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师:我们中班时已经学过10以内的单双数了,谁来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是谁?双数是谁?你是怎么区分的?

师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叫单数;像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 个2个的数叫双数。

2、认识100以内的单双数。

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们都知道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区分100以内的单双数。

(1)、教师拿出11个棋子,我这里有11个棋子,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我要把棋子分成两两一对,请小朋友看看,有没有棋子没有配成对的。

告诉小朋友没有配成对的,这个数就是单数。

(2)、拿出12个棋子,让幼儿数一数。然后把棋子分成两两一对,请小朋友看看,有没有棋子没有配成对,告诉幼儿如果所有棋子都配成对了,这个数就是双数。

3、幼儿操作:请幼儿拿出13、14„„20个棋子让幼儿两两一对摆一摆,并说说这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4、收棋子

小结: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在这些数字中如果最后一个数是单数(1、3、5、7、9)那它就是单数;如果最后一个数是双数(2、4、6、8、0)那它就是双数。

二、放松游戏“看谁说的对”

教师出示30~100的数字卡,请幼儿说说是单数还是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2、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大班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组合图形。

2.在操作中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从中获得拼图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块人手一份,红、黄、蓝油画棒人手一套,幼儿操作图样若干,教师演示情境教具、ppT、pSD

活动流程:

单色数块组合—多色数块组图—独立操作、记录—小结、评价

活动过程:

一、数块组合:

通过观看pSD、动手操作,认识“旋转”“翻转”

二、集体解题:数块组图

知道数块拼组的方法和要点,学会颜色对应记录

二、幼儿独立操作

用给定的数块图形多方法组图并记录

三、结合ppT小结、评价:

你用了几种方法组图的?老师演示组图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篇13)

我给他们排排队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去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大班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快思老师.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能从区域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体验“思维数学”区域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供计算魔筒若干。

2、水果大转盘、笔和记录单。

3、贴有数字的衣架、衣服若干。

4、动物的家、各种小动物若干。

5、提供标有单价的菜单,购物单和数字卡片。

6、钟面和时间卡片。

7、供水果、加减算式题卡若干。

8、竹块若干。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操作化、生活化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活动过程:

一、引题,教师交代活动内容。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玩区域活动了。

2、开设的“思维数学“区域有:计算魔筒、水果大转盘、晾衣服、小动物找家、买菜、认识时钟、水果篮、竹块分类。

二、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各个区域,了解每个区里的活动内容。

思维数学区(1)计算魔筒:学习10以内的加法。变换加减数(旋转红色纸条),找出相应的得数与差。

思维数学区(2)水果大转盘:根据大转盘上水果数量的变化,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思维数学区(3)衣服:根据衣架上的数字,每一次同时选择两件衣服,分别挂在衣架的两边,两件衣服上的数字合起来和衣架上的数字相同,学习10以内数的分成。

思维数学区(4)小动物找家:根据小动物家上的数字粘贴相应数量的小动物,感知10以内的数物对应。

思维数学区(5)买菜:看清购物单上各种蔬菜和水果的单价,随意取一张购物单,根据购物单上的要求选择数字卡和符号卡,列出相应的加法式题,算出买菜所需的花费。

思维数学区(6)认识时钟:根据时间卡片上的时间,在小兔、加菲猫的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正确地辨认整点、半点。

思维数学区(7)水果篮:随意取一个水果篮,根据篮中水果的种类(或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找出一张相应的式题卡,并说说理由。

思维数学区(8)竹块分类:取9块竹块,分一分,然后在纸上记录10以内数的分成。

三、教师交代区域活动的规则。

1、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鼓励幼儿选择没有尝试过的区域进行游戏。

2、重点提醒:孩子们可以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各个区域的活动,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对幼儿操作不熟悉的材料进行单独示范和讲解。

2、重点指导:晾衣服、买菜、计算魔筒这三个区域。

五、活动讲评、收拾整理。

1、谈话:你今天玩了什么区,玩得怎么样?(让幼儿说说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

2、你在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你觉得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拿来用在区域里面?

4、幼儿收拾材料,整理区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