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由于需要展开一个项目,我们或多或少都应该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妥善无误,好的方案都有哪些内容?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范例分享]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汇编五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篇一】
一、说教材
说起广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海。大海无边无际,碧蓝碧蓝,非常美丽。可以想象,海边的小城也同样美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美的心,你就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编者把《海滨小城》编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民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压轴的一篇阅读课文,可谓是独具匠心。这是围绕本单元“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这一训练重点去写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写海滨的景色;第四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写小城的美丽景色。其中,第一部分作者抓住了丰富多采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第二部分作者抓住了小城三处具有特色的景物加以具体描绘:一是小城里庭院的树多,种类也多;二是小城公园美;三是小城的街道很美,概括出小城最突出的特点:
美丽、整洁。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事物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以及运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电脑指定并输入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可直接登陆本课的虚拟网站进行学习。计算机所呈现的生动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电脑操作能力,带着问题上网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以下我对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关于大海、城市的一些信息和资料,谈谈对大海和城市的感受。然后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就到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去游玩一番,看看这座海滨小城与你们所了解的海滨城市是否一样?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吸引,从而直扑课文的内容。
(二)网上冲浪浏览美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弊端却是老师烦琐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辨析的机会。事实上,语文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发展到今天,网络已在很短的时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利用网络容量大、速度快、可接受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通过网络,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展现给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具体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虚拟网站,根据网站所提供的内容:主页·课文内容·扩展知识·个人空间,让学生进行自行操作,帮助学习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读、思、议、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三)检验自学汇报结果
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的“大冲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于是,学生就根据刚才的自学,纷纷把自己从课文的虚拟网站中了解到的关于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告诉大家,同时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指点学生:文章一开始就点明题目“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一开始就扣紧题目,不要说许多与题目无关的话。通过学生的不断发言及演示,大家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层层加深。如第二、第三自然段中,同学们抓住了“金黄色、遍地、理睬、满载着、银光闪闪、喧闹”等最深刻的重点词句,感受到海滨的美丽及物产丰富;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同学们抓住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中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到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问他们:海滨小城的每一处地方都是如此的美丽、整洁,相信你们肯定都喜欢,那,你们能否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同时,我还因势利导,让学生看录象,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四)小组合作介绍美景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及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海滨小城有了一个总体的感觉,即美丽、整洁后,我让学生锁定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和其他的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运用已有的电脑操作水平分小组在网页“个人空间”中进行介绍,具体内容有:小组成员、景点名称、具体景物、景物特点。然后进行网上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在作业的安排上,我设计了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活动的完结,而应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介绍了相关的旅游网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语文教案-海滨小城。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
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
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
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
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寂寞:孤单、冷清,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海滨小城》。
喧闹:声音很大,很热闹。
3.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明确: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里?
明确: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
明确:遍地是美丽的贝壳,人们都不会理睬,贝壳只好寂莫地躺在那里;满载而归的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海滨的美?
明确:一是概述了景物的色彩,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银光闪闪”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海滨的美;二是在写海滩特点时,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突出了海滨景色的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6)读这部分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写“海滨”部分,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学习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部分的生字。
2.学生讨论自学情况。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庭院:正房前的院子。一般统指院子。
亚热带:从气候上划分的地理区域,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与热带相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气温比温带高,植物在冬季仍能缓慢地生长。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每逢:每次遇到。
甚至:连词,有进一层的意思。
3.讲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句子来。
明确: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文中“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3)作者怎样围绕着总述句来写庭院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再写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另外,从树的种类,也可以看出是写了南方特有的树。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地写出了庭院很美丽。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5)总结学法:我们学习这段课文,先找这段课文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这两段课文。(“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多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7)作者写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与小城的特点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特点都是围绕着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来写的。两者是先分述再总述的关系。
(8)有感情地朗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9)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读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明确: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3.作者怎么抓特点写具体?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1.作者按________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________,描述了这座海滨小城________。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________的贝壳。
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背诵《五彩池》二、三自然段。
2、听写前课词语。
二、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海滨小城是什么意思?
三、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哪些自然段讲海滨景色的?
3、哪些自然段讲小城景色的?
4、课文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这篇课文如何分段?一(1-3);二(4-6);三(7)
六、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座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海滨小城
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树叶(),可以(),()。树下(),每逢(),()总是()。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 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以厦门为例,说说自己熟悉的海滨小城,谈谈她的景色之美。
2、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要注上拼音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画出有关的词句。
3、交流
〈三〉、学习、讨论
1、理解“海滨”
2、读1、2段,说说这2段描绘了海滨的什么样的景色,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3、交流阅读收获,品味优美词句
4、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小城的?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5、小结: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6、文章结尾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03kkk.CoM小编推荐
教案精选: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事在人为,而方案规划也需先行。在上级为我们分配了任务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时,我们可以对行动的具体方案进行一个撰写,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什么样的方案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精选: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难点是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四、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巧设问题,抓住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丽;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五、教学流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开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我联系学生旧有知识导入,从以前学到的景物描写的诗到课文的回顾,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抓住中心。
因为在授课之前,我已经安排了预习,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让学生整体读文,而是安排了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了解了学生认字的情况和概括全文的能力。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展开教学。
(三)引导比较,感悟“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按“先扶后放”的线索安排各段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在带领学生学完春天一段后,我让他们自己回忆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能力。为了逐步积累形成能力,学习夏、秋、冬一段时则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老师给出了“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学习提示,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仅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更使他们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四) 课堂延伸,拓展“美丽”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的结尾我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用学到的方法描绘一下作者没有写出的景物,既加深了对小兴安岭美景的理解,又迁移了学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年级语文教学规划(篇五)
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在我们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实施时,我们必然要将方案给制定好,方案是实施某项具体工作的文件,想要写好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规划(篇五)》,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新接手的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7人,通过接触,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有所下降,课堂上的倾听习惯不是很好,在认字识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生字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一个地教的,到了三年级由学生自己来学,很多学生不太适应。表现在书写上,有的学生看不准字,总是多笔少划,在阅读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每读一篇课文都不是很熟练,理解能力也不太强。在习作方面,更是刚刚入门,尽管不少孩子都能写下几句通顺的话,但是错别字较多,写作没有顺序,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不会写具体。在口语交际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但是表达得不够流利。有不少学生胆子比较小,心理素质不够好,比如在课堂上,对于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而对于带有自己见解的问题,他们则羞于回答,或者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在乎,不知怎么回答也不举手回答,只听别人说。在书写方面,有些学生的字写得很认真,但刚接触钢笔字,学生还不会使用,写的字较差,更谈不上漂亮,急待练习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因此,本学期我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加强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重孩子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主要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及其特点):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有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精选教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之四
有时,方案的制定比执行本身更为重要。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项目,我们免不了制定一份全面的方案,方案是具有指导思想的作用,如何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教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之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板书四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二、教材解读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以爱是什么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定难点:能透过词句感悟英子的内心,并感悟掌声的内涵。
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品读感悟法、移情体验法、整体把握法、想象拓展、延伸生活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更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吗?指名几位学生做这个游戏,并说说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今天我们就学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上来做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出示生字,检查自学。逐个出示: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瓶子、铅锤、系着绳子等词语检查读,并随机指导。锤:是翘舌音,系是多音字,本课中读系。
必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本汇集1500字(10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慢慢由方案范文组成的,方案范文应用于各种场合,你是否在烦恼方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必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本汇集1500字(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推荐指数:☆☆☆☆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的过程,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区别形近字的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
二、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连带的词语读一读。(困)
2、根据生字构字特点两个人一组识记,然后汇报。
3、对于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范写)
四、练习写字
1、认真观察整个字,记住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书写,一气呵成。
2、写后对照范字检查不足,写每一个字都要有进步。
3、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上学一路歌
溪滑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野花
夏天溪水
秋天野果
冬天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
推荐指数:☆☆☆☆☆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三】
推荐指数:☆☆☆☆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四)
推荐指数:☆☆☆☆☆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看同学们关于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老师要考考大家,同学们有信心吗?
1、认一认,读一读
指生认读,小组读。
2、比一比谁记得多?小组比赛。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然后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男孩最终将灰雀送回来的故事。
三、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读出感受,把体会写在旁边,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朗读第一自然段。
汇报交流:“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你读出了喜爱之情。谁还想再来读。
这句话表现出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唱歌,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你读出了什么?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哪几个词语中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每次、都要、经常这三个词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
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一下,从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从这句话,我们能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谁还想再来读。读出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
2、齐读第3-10自然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里活动。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3.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默读第11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为什么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奇,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五】
推荐指数:☆☆☆☆☆学习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 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zhi)慧(hui)”;“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抵”,“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
(隋朝、李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六】
推荐指数:☆☆☆☆学习目标
1、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1、 展示屏。
2、 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习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 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 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 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 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4、 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9掌声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1、 屏显本课的生字。
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 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 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和谚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2、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 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 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3、 学了课文,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9掌声
四、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1、 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2、 组织学生交流。
3、 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或谚语。
六、实践活动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七】
推荐指数:☆☆☆☆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八)
推荐指数:☆☆☆☆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九)
推荐指数:☆☆☆☆☆《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十)
推荐指数:☆☆☆☆☆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课件分享]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之三
如果事先缺乏周密的准备,机遇也会毫无用处。当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项目建设,我们可以精心编写一份关于自己的方案,好的方案对于行动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去写一份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分享]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之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简明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 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教会学生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选与整理。
二、 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达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吗?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结,机器人,服务于人。
三、畅想心中的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学习难点:
继续培养学习后进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它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只要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关于机器人的知识那是应有尽有,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还进行了认真地整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