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局改革工作总结10篇

2024-05-14
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您的要求零思考方案网的编辑准备了这份实用的“局改革工作总结”,关于范文我们怎么撰写呢?有一篇优秀的范文是可以帮助我们来写作的。 认识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有助于写好文章,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您的启蒙导师!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1)

但与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和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定成效。主要存在以下缺乏:一是围绕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综合协调服务的工作水平和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还需不断深化;三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不时加以改进。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市政府办公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次党代会和市第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三新”突破年中心工作,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时提升“三个服务”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提高办公厅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三新”突破年、惠民行动”等市委、市政府战略安排、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充分发挥办公厅为市政府领导服务的顾问助手作用和全市政务运转的桥梁枢纽作用。 办公厅主动投身到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一)积极投身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年。依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加大统筹力度,掌握协调重点,推动相关部门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全域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工作深入研究、稳步推进,进一步促进完善我市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体系、规划体系和工作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办公厅积极参与了市申报全国统等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联络、协调及调研工作,上半年多次组织人员赴天津滨海新区、重庆等地进行调研,及时完成了调研任务并形成演讲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专程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等中央机关和有关部委协调试验区申报事宜;承当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国家发改委领导率队来蓉专题调研的组织协调工作,编印了84万余字关于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汇报资料、文件汇编和调研文集,为试验区的胜利申报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确保决策布置得到贯彻落实。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督查的牵头部门,二)全力推进“三新”突破年和“惠民行动”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三新”突破年、城乡一体化、惠民行动”等重大决策布置执行情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跟踪督查。建立健全了相应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市政府领导50余人次到区(市)县调研督查重大决策工作的落实情况;从市级机关抽调150余人组成专项督查队伍,每个季度对“三新”突破年等重大决策工作的开展情况深入基层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馈需协调解决的难点问题,促进了工作的落实;编印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督查专报》13期;积极推进“惠民行动”工作的开展,全年共完成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行动”57项,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川惠民行动”目标任务,使一些社会民生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认真做好中芯 集团8英寸芯片项目、中成药扩建技改项目、巨石玻璃纤维项目、一汽搬迁改造项目、川石化1000万吨炼油项目、华为软件项目等一系列重大产业化项目的综合协调服务,三)加强重大项目、重要活动的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促使我市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积极参与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届华文传媒论坛、FIFA 中国女足世界杯赛区比赛、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第届中国乡村森林论坛、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大型展会的组织筹划、准备布置等工作,确保了全市重大活动的圆满举办。 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厅领导带头深入、等地基层调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坚持开展“双深入”调研。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厅全年共撰写调研演讲80余篇,局部调研效果直接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市政府研究室致力于“全域”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现实性调研,全年共完成《区(市)县区域合作发展调查演讲》浅析乡村综合竞争力》等调研报告30余篇,积极办好《发展研究》刊物,强化刊物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内部参阅性,取得了明显效果。突出信息报送工作,主动将“三新”突破年工作、惠民行动”试验区建设列入信息报送重点,通过《政务信息》等刊物全面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为市领导提供更有价值的参阅信息。全年共组织收集各类信息余条,完成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上报2600余条,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信息刊物上批示60余条。 推动全厅工作改革创新 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政府办公厅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办公厅工作不时开创新局面。 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办公厅牵头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力度。以实施并联审批为突破口,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许可预告、服务前移、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监控测评”并联审批模式,审批料理时间平均缩短77%,市并联审批工作荣获《中国乡村论坛》颁发的中国乡村管理进步奖”以流程再造实现组织再造,推动市级部门内行政审批事项的集中操持,减少内部环节,促进审批部门内部增速提效;对市、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进一步压缩料理时限,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和首席代表服务质量。中心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2万余件,办结17万余件,当场办结率80%许诺时限内办结率100% 加强对政策规章等政府信息公开的督促检查,二)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空虚完善《市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开通启用政务公开依申请公开网上料理系统。有计划推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各项准备工作;市推动办事公开工作经验在全国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电视电话会上交流;组织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12次,通报重大政务工作32项,并及时发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做好《政报》编辑发行工作,全年共出版《政报》12期;做好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法律、法规查询服务区工作,将窗口部门在中心主要料理事项的名称、时限、收费规范等予以公示。 指导区(市)县加快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三)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审核完成23个专项应急预案。全市级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形成;协调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1起、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12起;参与省、市联合反恐演练1次,指导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市)县组织各类应急预案演练18次;认真做好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受理群众来电11万余次、电子信函1万余件,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配合做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引进各类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工作,积极深化金融服务工作。推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金融后台服务业集中发展区;加强银政合作,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工行、中行、建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我市重大项目争取各类贷款,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指导完成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股权结构调整和战略投资者引进;健全我市农村金融体系,配合川银监局积极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建立我市金融信息交流工作网络,完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联络机制。 坚持每季度对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质量情况进行考评通报,五)切实做好政务运转保证工作。建立健全公文质量考评制度。每月对办公厅内部办文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并严格纳入目标管理,有效提高了政府公文质量,全年共审核印发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各类指导性文件1200余件;组织协调办好重要政务会议,进一步规范市政府各项会议料理工作,为市政府领导列席全市性会议提供细致周到服务,全年共承办市政府全体会2次、市政府常务会33次、市政府党组会2次,组织安排市政府领导各类专题协调会及市政府召开的各类工作会议3000余次;市政府研究室狠抓文稿质量,全年高质量完成《政府工作演讲》及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委全委会、市政府全体会、全市推进试验区建设重大项目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稿300余篇。 完善服务规章制度,六)不时改进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协同市机关事务局研究制定改进机关食堂服务、营造良好办公环境及进一步做好市政府领导车辆服务工作的具体措 施;严把资金使用审批关,加强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做好公务接待工作,全年圆满完成各兄弟乡村政府系统办公厅(室)赴蓉考察学习的政务接待工作50余次;热情、贴心为老干部服好务,切实保证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协助做好市行政中心建设和市级机关南迁前各项准备工作,办公厅多次牵头召开协调会,协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快中心工程建设、室内装修进度,优化家具配置、软装饰方案,协助制定园区服务管理、运行保证方案,确保南迁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三、团结协作、廉洁自律。 坚持讲团结、聚合力、带队伍、促发展,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自身优良的作风带动全厅形成团结共事、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发扬民主,一)不时增强班子凝聚力。厅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规定。维护班子团结,协调发挥“一班人”积极性,依照“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全厅思想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提拔任免等重大事项,党组一班人齐心协力、团结共事。认真组织召开办公厅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充分交换思想意见,查找分析存在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分解落实整改任务,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大局意识,凝聚了班子整体合力,增强了班子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安排的执行力。 上半年集中开展了办公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二)切实提高队伍战斗力。依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布置要求。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全年共选派干部参与专题班培训、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104人次,为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发明有利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交流和调配有关规定,优化干部配备,加强干部交流,扩大选人视野,完善办公厅后备干部梯队。全年向市委推荐提拔局级干部4名,提拔处级干部15名,交流处级干部9名,从基层选择16名同志充实到办公厅干部队伍中。 逐项分解各项牵头任务,三)继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偏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专题研究厅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组成员依照职责分工,抓好协调落实;组织学习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对照“八个禁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自查自纠面达100%班子成员徇私用权、廉洁从政,带头坚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厅党组的带动下,各管理单位和厅内各处室均能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全年全厅无任何违反廉政规定情况,未发生任何违法犯罪和以权谋私案件。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2)

衡山镇基本情况及申报经济发达镇试点镇构想

衡山镇是霍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9个村、10个城市社区,户籍人口人。2003年10月,原城关镇和东城镇合并为衡山镇,为县副处级单位,配备班子成员13名。其中: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人民政府镇长为副处职,共3名;镇政协联络主任、副书记为正科级,共3名;副镇长、委员均为副科级,共7名。镇内下设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村镇建设办等四个办公室,为股级二级机构。2011年,经市编办同意,原城西工业园与衡山工业园老区,合并为衡山工业园,为衡山镇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

近年来,衡山镇始终坚持“工业富镇”主战略不动摇,以打造“安徽经济强镇”为目标,镇党委、政府班子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全面提升发展、构建魅力衡山”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狠抓文明创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多年位居皖西经济首镇位次。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科技创新试点乡镇、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市爱国拥军先进单位、市人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考评先进乡镇;荷香、文峰等一批社区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增长18%,再次实现跨越发展、提升发展的既定目标。

一、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

1、突出转型升级,镇域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快增长

1

坚持“工业富镇”主战略,抓园区,做平台,转方式,调结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园区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完成衡山工业园老区与城西工业园合并工作,规划面积由最初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平方公里,以“应流装备产业园”、“食品酿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综合产业园”五个“园中园”为主体的衡山工业园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并初步通过评审。衡山工业园先后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63家。二是园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征地与房屋征收工作平稳推进,房屋被征收农户得到妥善安置,安置点建设全面开工,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是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扩建工业项目25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36%,并纷纷投产见效。四是园区招商取得明显成效。以建好平台和提升软硬环境为抓手,以企业招商、产业招商为主线,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着力挖掘民间资金,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7个,引进到位资金约亿元,同比增长%。

2、突出示范带动,城乡面貌在加大投入中实现新改观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统筹社区和农村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建管养制度全面实施,新政务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二是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社区建设不断规范,阵地建设不断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志愿、居家养老、城区物业管理等服务全面跟进。

3、突出民计民生,社会事业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农民运动场、安全饮用水工程、沼气池建设、改水

2

改厕任务;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全面推行了“新农合”、“新农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坚持“狠抓重点、突破难点、消除薄弱环节”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力度,强化了督查和检查,健全了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村为主”工作机制,完善了计划生育科学管理体制,促进整体工作扎实开展,继续保持全县先进位次。三是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武装、民政、土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广播文化、妇联、共青团、老教委、关工委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五个文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申报经济发达镇试点镇的必要性和基本构想

(一)、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必要性。

根据中央编办等六部门《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镇申报经济发达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可以有效破解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理顺县、镇关系,通过实施下放管理权限、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加大用地支持、扩大规划建设管理权限、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我镇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把我镇建设成为规划科学、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城镇,为加速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关于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几点建议

1、扩大事权范围,完善管理功能

依法赋予衡山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衡山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一是依法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按照“统一签订

3

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项目审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动保障、城管、安全生产、工商、食品安全等领域委托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

二是简化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试点镇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试点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审批、核准或备案。

2、调整财政体制,强化财力保障

在“镇财县管”的财政体制下,按照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政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议以2010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县留成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返还衡山镇,一定5年不变。在衡山工业园辖区内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属县及县以下部分全额返还衡山镇。

3、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镇政府为目的,统筹行政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议:

一是综合设置机构。赋予衡山镇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管理需要自主设立机构;

二是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在县乡镇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编制总额不突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衡山镇行政、事业编制数。

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级别均设置为副处级。配备三名正科级副书记。将衡山工业园由副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4

镇内二级机构、县派驻衡山镇机构均高配副科级。

4、推进配套改革,开展制度创新

一是改革建设用地管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利用规划修编中,充分考虑衡山镇的发展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省政府支持衡山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并安排适当数量的挂钩周转指标。省、市、县政府每年分别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给衡山镇使用。支持衡山镇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二是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在衡山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分局,由镇政府和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共同领导,以镇政府为主。镇规划建设分局受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内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内规划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

三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衡山镇可在一些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岗位上实行人员社会聘用制。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在年度财政超收分成中可适当提取政府奖励资金,用于干部绩效工资的发放。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3)

民主与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为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本单位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实现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现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民主与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一、根据上级部门颁发的法制教育,法制宣传规划和文件精神制订本单位法制教育,法制宣传的规划和计划,把法制教育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中。

二、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教育工作小组。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工作人员为组员的法制教育工作小组。

三、利用各种活动计划落实民主与法制教育工作。制订法制教育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工作小组负责指导本单位法制教育工作,制订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检查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指导本单位职工在局长办公会议及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等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

三、制定好本单位民主与法制教育计划,保证计划认真落实。每个年度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至少二次,每次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交流。活动后要有记载,要有反馈,活动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翔实,效果要明显。

四、认真落实民主与法制教育重点内容。本单位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根据本单位特点,认真学习与本单位有关的法律条款,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教育,每次教育活动突出一个重点。要重点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五、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常识。通过开展活动等进一步加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4)

关于戴南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建议的汇报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戴南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保持了在泰州地区乡镇中的领先地位,但是对照苏南和全国发达地区乡镇,我们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期间奋斗目标,为兴化经济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省、市将我镇列为扩权强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现就改革试点镇有关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戴南镇发展情况

戴南镇下辖3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另有外来人口5万多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江苏戴南科技园区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可用财力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等,并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由于主导产业汽车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和不锈钢制品初具规模,2006年被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的称号,并被同行业誉为“中国钢帘线之都”。

1、着力推动从“工业独秀”到“双轮驱动”的新转变。戴南过去是一个既没有区位交通优势又没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传统农业乡镇,但我们以不锈钢企业和产品为基础,着力做出全国有名的不锈钢和钢帘线两大支柱产业,不锈钢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从简单

1

加工发展到40多个系列1万多个品种,材料和制品产量已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和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现已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第三的钢帘线生产企业,2008年又投资10亿元兴建“兴达九厂”,向世界第一大钢帘线生产企业冲刺。戴南已成为名闻遐迩的“不锈钢名镇”、“钢帘线之都”。同时,我们认识到,现代制造业的加快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只有实现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产业大镇才能成为产业强镇,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和爆发力。近年来,我们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投资5亿元,新建不锈钢原材料交易市场——“中国〃戴南不锈钢交易市场”和“中国〃戴南不锈钢交易城”,吸引全国各地1000多户客商进场交易,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原料集散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制品交易中心。省级物流园区——江苏省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集采购、仓储、配送、展示、交易、信息及综合配套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拥有钢城、京广、中远航运等71家物流公司,开设广东、成都、西安、哈尔滨等30多条专线,每天承运量达4000多吨。苏果大卖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乡镇超市,苏宁电器、天宝大酒店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纷纷落户。目前,除已有的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外,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十二家商业银行都纷纷到戴南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形成了“金融一条街”。

2、着力推动从“放手放开”到“集约集群”的新转变。戴南发展的最大特色是产业,最大优势也是产业。可以说产业成就了戴南。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的放手改制和经营领域的不断放开,推动了戴南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但这种粗放式发展方式同时带来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内部恶性竞争、环境不堪重负等弊端。因此,我们于2006年报请省发改委,科学编制了覆盖周边三市七镇的

2

《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规划》,着力打造以戴南为核心的“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以此规划为龙头,通过项目立项、供地、环评审批等,调控产业布局,引导产能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向“高端”和“终端”发展。我们兴化市委、政府也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和扶持全市不锈钢企业发展的意见》,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大项目用地优惠、企业纳税超基数奖励、扩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扶持奖励不锈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多条措施,进一步把不锈钢产业做强、做出特色。同时,镇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集中打造省级工业园区——江苏戴南科技园区,使之成为苏中苏北体量最大的乡镇工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度。目前已有254家企业落户,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分别占全镇的61%和64%。投资5000万元(镇财政配套1800万元)建设国家级不锈钢质量检测中心、不锈钢研发中心及不锈钢制品创业园等科技创新工程。镇里每年还设立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镇拥有1家博士后工作站、36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专利产品140多个。戴南不锈钢产业正在实现从“戴南加工”到“戴南制造”的转变,从“戴南制造”到戴南设计、研发和“戴南创造”的升级。

3、着力推动从“小城镇”到“小城市”的新转变。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我们着手推进城市化,坚持一手抓小城市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10年间,戴南的城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2个新戴南。2008年,按照“三集中”原则,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更加注重规划的长远性,新修编的镇区规划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8万人。2009年,按照泰州和兴化市委提出的“率先把戴南打造成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小城市建设样板”的新要求,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对镇区的重点地段、重要部位编制了详规和控规,科学

3

布局镇域内工业、农业、商贸、居住、交通和生态等功能区,推动了城镇建设良性扩张、农村自然村庄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中,商户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居住点集中”。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迎宾大道、戴南大道、园区大道等镇区主要干道,镇区形成“六纵六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成兴达小区、金泽花园等14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建有多幢超10层的高层住宅,19层的天宝公寓为泰州乡镇最高商住楼。镇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明珠、时代、兴达等十大休闲广场,最近又启动建设占地220亩的新区人民公园和面积300亩的老镇区茅山河公园。我们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新建了全省面积最大、设施一流、风格别致的乡镇文化艺术中心。投资1600万元,新建苏中地区乡镇最大的新华书店。投资亿元按照二级甲等标准新建了戴南人民医院。我们还突出帮扶反哺、以工补农,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等五大高效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家园绿化、河道清化、村庄净化、道路硬化、干道亮化、环境美化、群众文化”。全镇33个村中已有28个村达到“泰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标准。

4、着力推动从“小康戴南”到“幸福戴南”的新转变。我们以建设“幸福戴南”为新目标、新载体,力争让广大群众更早地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从2004年开始,镇财政每年出资近600万元,为全镇农民免费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同时,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再补偿、大病再救助机制,让大病群众在正常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享受到住院费80%、门诊费25%的补贴。戴南和其他地区一样,在过去的粗放型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环境污染的“发展后遗症”。从2004年起,我们响亮地提出:“把蓝天白云、绿树碧水还给老百姓”,以污染治理和绿化造林为主线,打响生态环境建设攻坚战。投资亿元高标准兴建两个工业污水处理中心,将全镇516家酸洗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对300

4

多座炉窑实行强制性改造,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目前正积极筹建万吨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镇每年新植苗木1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已达%。现在10万戴南人中,企业家、个私业主和各类老板就超过2万人,所占比重比10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镇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岗位、天天有收入”,储蓄存款由10年前的亿元增加到亿元,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当今的戴南人不仅追求富口袋,更追求富脑袋、有品位、讲文明,已自觉把举止文雅、生活高雅、经商儒雅作为修身齐家、立业营商的价值取向,戴南的企业家队伍中,仅参加清华、北大MBA学习的就达20多人。我镇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作为幸福戴南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乡镇一流的政法公安大楼,建立健全了“大防控”、“大调解”的队伍和机制,大力推进了依法治镇进程。戴南在入选“全国文明镇”的基础上,又创建了1家全国文明村、2家省级文明村、4家省级文明单位。

二、戴南实行扩权强镇需要解决的难题

伴随着戴南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受传统体制掣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和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戴南镇对周边地区的拉动力,客观形成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瓶颈。

1、经济区域扩展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难题。戴南镇与周边三市友邻乡镇主导产业都以不锈钢制品为主,并存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人才流动等多项协作配套联系。2006年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过充分调研走访戴南及周边的块状经济发展特色,编制了跨越行政区域、以戴南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七镇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目的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照区域产业发展规律,兄弟市镇优势互补,建设一个全国一流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产业规划难以有效实施,兄弟乡镇之间低档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屡屡发生,客观上对打造在全

5

国叫得响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障碍。

2、小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现在的戴南镇事实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要求建成小城市的布置,还是戴南现有的经济总量、从业人口规模、以及财政收入逐年增幅水平都是一个与周边地区友邻乡镇互动发展,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小区域中心,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现代新型小城市。从产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跃升,从领导经济工作到组织城市建设,对戴南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任务,不论是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还是功能完善、内涵丰富、品位提升,都需要相匹配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机构,真正实现权责统一。市里现在已经新批准戴南成立了省级物流中心管委会(副处级),但在行政管理上与一般乡镇没有多少区别,事实上戴南的小城市规模以及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压力、小城市建设管理、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管理事务要超过一般乡镇,但人、财、物管理权限不能同步配套。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强化线上的职能,大部分部门都实行了垂直管理,乡镇与这些下派部门的关系很难理顺。极易导致“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现象,从而造成了责权不对称。

3、小城市和财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度偏重于经济建设,在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环境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留下了许多“欠账”,现在到了我们要清点“还账”、惠及百姓的时候了。加之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政府的责任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绿化维护、环卫垃圾等管理问题,我们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仅镇域公路维修(不包括新建)每年就需要上千万元支出,还有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缺口巨大,这些都不能满足百姓需求。我们建议按省市制定政策予以倾斜扶持到位。

4、土地需求与用地瓶颈制约之间的难题。金融危机之后,我们

6

深感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越来越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现阶段,要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调优地区产业结构,降低二产贡献份额,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与特色产业专业配套的金融、商贸、物流、外来工居住公寓小区等现代服务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适量土地的支持。

5、部门设置、人员编制与实现高效服务职能的难题。目前我镇政府公务员编制数为57人,实际在编56人(包括省委选调生3人、退二线调研员24名);事业单位编制数112人,实际在编92人,人员编制与承担的工作职能任务之间矛盾突出。一是公务员人员和分工偏紧;二是事业单位近几年进编较少,进编的都是专业退伍士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所属事业集体编制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且年龄偏大,兼职过多、数量偏小,一定程度影响办事效率和质量;三是部门履行职能出现了新情况。农技站、水产站、兽医站等站所职能弱化,存在“人多事少”的现象;经管站、计生站、村建站、劳服所、企服站等站所职能强化,存在“事多人少”的现象。城管站没有列为乡镇事业单位序列,却承担着繁杂的小城市管理职能;四是政法力量严重不足。我镇现有总人口15万(常驻人口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但派出所仅有干警21人,约占人口万分之,却以占全市%的警力,承担了全市接处警总量的16%,人均接处警237起。2009年共接收省部级安全保卫任务30起,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任务7起。政法干警警力严重不足,难以承担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职责,亟需增派警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扩权强镇的几点建议

浙江、广东大部分镇经过扩权强镇,行政级别提高后建立镇级市。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调研后决定如何在我镇推行扩权强镇试点改革。具体我们提四点建议:

1、建立派出机构。依照精干高效原则,扩大经济社会管理、行

7

政管理权限,市各职能部门在戴南建立行政审批分中心,工程招投标分中心、建立经信、发改、规划、财政、公安、民政、城管、住建、国土、工商、地税等分局。为提高办事效率,条件成熟的部门可实现分局审批、市局备案。各派出机构和分局实行既对市局负责,又对戴南镇党委、政府负责的双重管理模式。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上划中央四税收入的部分(占镇税收收入的60%以上)请求上级领导帮助协调给予适当的返还或奖励;镇域范围内产生税费统一纳入财力分成,地方各项规费、各种收费按照今年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意见文件执行到位,缓解可用财力不足的困难。

3、增加人员编制。按戴南现有的经济社会规模,建议合理增加戴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

4、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市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用地指标。

扩权强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具体行动,我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理清职能,完善机制,务实高效推进扩权强镇试点任务完成。为把戴南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为兴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5)

落实“两个90%” 致力打造有效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致力打造有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现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486人;教职工239人,其中教师 174人,中级职称 93人,高级职称78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镇江市名校长1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6人,镇江市骨干教师4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5人,占教师比例 ﹪。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严格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臵与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先进理念、鲜明特色且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了我校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我们始终坚持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新课程关键所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努力做到让90%的学生接受90%的教学内容。

一、清醒认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 12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不是课堂上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课堂上有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针对新课程要求,集思广益,我们制定了《省句中“有效课堂”实施意见》和《省句中“有效课堂”课堂评价表》,学科中心组和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相应制定了《学科“有效课堂” 实施细则》。学校明确提出了 “面向中下等学生,分层要求,力争做到90%的学生接受90%的教学内容”的学生发展性教学指导思想。

二、对照打造有效课堂的标准和要求,抓实、抓细有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落实“三个教学起点”。

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把视线落在中下等学生身上。二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充分考虑中下等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确保课堂上90%以上的学生“吃得下”“吃得饱”、“能消化”。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抓好考点过关,并将中下层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

按照“高标准、低起点、宽口径、小步子、勤反馈、重赏识”的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从高一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确实降低教学起点。杜绝漫无边际的拓宽和加深。学校教导处和年级部及时通过调控性检测,

- 34

围绕新课程“三维目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设计教案,以体现“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要求,力求教师能多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设计。学案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重在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重在设计由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学习活动案例。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

制定有效目标。每节课必须有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三维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适时对目标进行回应和小结,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四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实施有效讲授。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讲准、讲清、讲到位。我们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学会了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不符合新课程和新高考要求的坚决不讲;大多数学生做错了的、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一定要讲;对于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交叉部分,要重点讲、反复讲。

创设有效提问。在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明确要求教师: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问题要有一定启发性,如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

- 56

分的试卷均分不低于110分,120分的试卷均分不低于85分)。

三、重视教学反思,将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自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我校在致力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两个90%”,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目标,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为切入口,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反思、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完善反思形式,丰富反思内容。让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大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力争将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2009年9月

7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6)

我国医保支付制度现状及发展

——基于总额预付制的影响

专业:社会保障姓名:学号:

摘要: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支付方式的改革是医改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医保控费带来的医院年底限号、推诿患者等不良现象入手,分析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总额预付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出现的新问题及原因,进而指出付费方式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向。

关键词:支付制度总额预付

一、支付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从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家一直重视支付制度改革。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2011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提出“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2015年,《关于做好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控制等复合付费方式,切实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全国各地医保推行总额预付制以来,出现了“上海模式”、“镇江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为各地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初衷是为控制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医生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等行为。不可否认的是,总额预付制达到了控费的上述目的,制约了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二、支付支付改革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然而支付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总额预付制实施以来,也出现了患者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医院推诿医保患者的事件。譬如,北京青年报2012年报道的“北京年底医保额度不足,多家医院偷偷限号限药”,财新网2013年报道的“患者被强令出院后死亡,多地现医院推诿病人”,云南信息报2014年报道的“昆明

市三家三甲医院发现有推诿病人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保总额预付制不完善的影响 (1)缺少精算管理

医保总额预付发展于美国,即使在美国,也很难避免推诿病人等现象,因为任何制度本身不可能完美。而现实条件看,总额预付制度的前提,是假设医疗机构接收的病人和病种保持稳定联系,才能测算医疗机构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这意味着病人和医疗机构之间很难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联系。这就导致总额预付可能会粗线条,不够精细,由此引发的结果是医保机构对医院的预付或多或少,后者即导致医院年底限号、推诿病人等现象。 (2)预算范围选择不当

任何一项保险制度都遵循大数法则,医疗保险也不例外,大数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的预测危险,合理的厘定保险费率,以保证收支平衡,而总额预付制等于把各个定点医院分成一个个小的单元,医院又把医保资金分到每个科室,科室再把额度分配给医生,单元越划越小,其风险程度越来越大,为了不超过总额指标,医生自然会筛选患者,推诿危重和高费用患者,同时把责任推给医保经办部门,导致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四方冲突越来越多。

2、医保经办机构对医院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话语权)

碎片化的医保体系导致医保经办机构的谈判能力不足。我国现行医保体系的管理部门涉及人社部、卫生部、财政部和民政部等多部门,管理体系庞杂,在“碎片化”的医保管理体系中,城乡分割、地区分割也导致医保经办机构的谈判能力不足。由于医保支出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不足,对医院来说最愿意接收的是自费病人、公费医疗病人,其资金支付能力强,而不愿接收普通医保病人。虽然在各地总额预付的实践中设定了10%的质量保证金,如果院方拒收医保病人,其质量保证金将被扣罚。但对一些大医院来说,其利润率一般远远高于10%,即使被扣10%质量保障金,对其收益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3、弱势医生与强势政府间的博弈

在我国公立医院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行政集团而非医生团体。这个行政团体既包括目前有权对医院行使行政管理和管制权力的各类政府部门,也包括医院内部专业人员之外的行政领导。医生作为专业者在医院内部管理上没有发言权,与此相对比,政府的强势体现在医保付费谈判中,本应是医保部门和医院、医生间的平等博弈,政府制定规则并居中调解。但目前我国的形势是政府既是医保经办方,又是医疗服务供给方,医疗服务的实际供给方(医生)和医疗费用的实际支付方(患者)都不能作为平等主体进行付费方式的谈判。

三、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

1、加强对总额预付制的管理。

加强预算的管理,充分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加快等各种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加强专业人才的建设,实现精算平衡。此外,总额预算范围的扩大,从各国的实践上看,很少见到在医院层面施行总额预付制的做法,英国是在整个国民健保系统的范围内实行总额预付,中国台湾地区是在地区范围内实行总额预付,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也是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实行总额预付。因此,有必要扩大总额预付的范围,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当然这有赖于医疗保险体制的整合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统一。

2、医保经办管理机构的改革

进一步整合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把医保的管理权交由人社部管理。同时,医保经办走向“管办分开”,政府部门专职于医保政策制定和医保经办监管,同时,积极发展第三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来操作医保经办业务,引入竞争机制,赋予参保者选择医保经办机构的权利,赋予医疗机构选择医保经办机构的权利。成立医保协会,增强医保机构与大医院进行谈判的能力。

3、公立医院改革

政府充分发展民营医院。由于公立医疗体系内部的改革阻力很大,只有当民营医院达到一定市场规模,才会对公立医院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给公立医院改革压力。 同时适当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倒逼公立医院改革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医生主动参与控费的积极性,建立一种正向激励机制,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医保、医生和患者的利益趋于一致,让医生在节约费用中实现增收,而不是在浪费中获益。

总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医改的核心,也是医改的难点。支付方式不应只关注费用控制,而应着眼于构建激励机制和合理预期,致力于长期费用控制。从医保支付制度的实践看,引入总额支付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其目的是遏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避免医保“蛋糕”被吃光。但是,任何政策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任何一种支付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因而需寻求支付方式组合是支付方式未来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翟绍果,仇雨临.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10,01:90-95.[2]谢春艳,胡善联,孙国桢,丁汉升,林海,荆丽梅,王贤吉,江力波,何江江.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经验[J].中国卫生经济,2010,05:27-29.[3]钱海波,黄文龙.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发展前瞻[J].中国医疗前沿,2007,02:101-103.[4]陈瑶,代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1,07:16-19.[5]刘亚歌,彭明强.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1,07:52-54.[6]刘慧侠,赵守国.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1:15-22.[7]邓大松,郝小品.付费方式对医院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先看病后付费方式的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66-70.[8]井国兰,韩书林,刘宝丽,梁雪冰.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运行成本和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946-1947.[9]孙国桢.推进新医改与医保付费改革[J].中国医疗保险,2012,01:39-42.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7)

殡葬改革工作方案

殡葬改革工作方案

为强力推进我镇殡葬改革,建立科学文明的丧葬方式,提升城乡文明水平,根据《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县至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状》、《县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省、市、县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绿色殡葬,构建和谐”为主题,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加大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充分运用宣传、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破除丧葬陋习,大力推行火灾,改革土葬,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推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殡葬改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殡葬改革领导小组。

41个村委员会主任及镇联系点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民政办,由李秀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人员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制定全镇全面实行遗体火化总体思路,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全面实行遗体火化中有关问题。

三、范围、时间及对象

实行火化的区域范围。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汉营、月山、前卫等37个村委员会为今年遗体火化范围,海龙、青龙、宝峰、酸水塘4个村委会不在火化区域范围内。

实行火化的时间。从2月1日零时起实施。

实行火化的对象。火化区域范围内37个村委员会的农业人口死亡后的遗

体,国家政策允许土葬的除外。

四、工作方法及步骤

涉及的各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遗体火化工作动员会,组织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一实行火化工作的认识,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深入宣传和发动。各村委员会采取广播、黑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广泛深入宣传、发放《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行遗体火化的通告》等相关政策法规及殡葬改革的各项措施,要让群众的知晓率达100。

各村委员会在往年的基础上要完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村委员会要设立1名殡葬改革联络员,具体负责殡葬改革信息上报等相关工作。

各村委员会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全面实行火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火化工作实施后,凡属火化区域内的对象死亡后一律实行火葬,禁止土葬。死亡人员的亲属或亲友应及时向村委员

会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或殡葬改革联络员报告,再由殡葬改革联络员在12小时内向镇联系点通报情况,以便在规定时限内由镇联系点负责联系殡仪馆对尸体进行火化。死亡火化后骨灰必须进入公墓安葬。

切实做好丧属思想工作和服务工作,坚决制止土葬、改革丧葬习俗。对违反殡葬改革政策法规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个别反复做工作教育仍不执行政策的,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行遗体火化的通告》第四条执行,情节严重的,将依法处理。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委员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将此项工作相关政策列入村规民约中,建立长效机制。各村委员会工作措施和殡葬联络员要落实到位,做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那一世范文网

补助奖励措施。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对镇辖区内的人口,亡故后遗体依照殡葬法规实行火化的,给予丧属一次性600元的补助;对火化后骨灰进入公墓内安葬的,再给予丧属一次性1000元的奖励。每具遗体火化进入公墓安葬后,我镇再次给予丧属200元的补助。各村委员会可结合实际制定补助措施。补助金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发放,由死者家属提供死者《火化证》、火化委托书、骨灰安葬证明、死者身份证复印件和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注销证明,统一到镇民政办领取。

加大奖惩激励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从文件印发之日起,殡葬改革工作以联系点负责为主,列入我镇一月一考核中,各村每死亡一人,村及镇联系点干部不及时上报情况到镇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镇村干部从一月一考核中扣除奖金50元/人.月,不入户做工作的扣除100元/人.月。每死亡

一起村及镇联系点干部及时上报信息并做通工作火化的,奖励该村100元,联系站所奖励100元。

各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党团员和领导干部在实行火化、简办丧事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殡葬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力推进我镇殡葬改革工作。

加强督查,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为保障此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镇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镇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差别化考核》中,同时,镇纪委将对此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将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8)

张掖市甘州区***药房

社会医疗保险工作报告

甘州区医疗保险管理局:

根据局里要求 ,我店结合《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认真对照量化考核标准,组织本店员工对定点以来,履行服务协议工作开展情况做了逐项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我店经营面积87平方米,药店共有店员2人,其中,执业药师1人,药学技术人员1人。目前经营品种400多种,经营医疗器材4种,保健品5种。自7月1日定点以来实现销售任务3.6万元,其中医保刷卡0.72万元。

自检自查中发现有做得好的一面,也有做得不足之处。优点: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张掖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疗保险暂行规定》;

(2)认真组织和学习医保政策,正确给参保人员宣传医保政策,没有出售任何其它不符合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药品;

(3)店员积极热情为参保人员服务,没有出售假劣药品,至今无任何投诉发生;

(4)药品摆放有序,清洁卫生,严格执行国家的药品 1

价格政策,做到一价一签,明码标价。

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1)电脑技术使用掌握不够熟练,特别是店内近期新调入药品品种目录没能及时准确无误维护进电脑系统;

(2)在政策执行方面,店员对相关配套政策领会不全面,理解不到位,学习不够深入具体,致使实际工作没有很好落实到位;

(3)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对刚进店不久的新特药品,保健品性能功效了解和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店的整改措施是:

(1)加强学习医保政策,经常组织好店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法、守法;

(2)提高服务质量,熟悉药品的性能,正确向顾客介绍医保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更好地发挥参谋顾问作用;

(3)电脑操作员要加快掌握对电脑软件的使用,达到熟练操作。

(4)及时并正确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政策,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服务。

最后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们药店日常工作给予进行监督和指导,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张掖市甘州区***药房 2011年11月6日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9)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引发的问题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进一步稳定与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等前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时至今日,农村土地产权模糊状态还没有根本转变过来。国家赋予的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或曰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或曰法律规定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转让、抵押、继承等权利屡遭侵害,究其原因就是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表现为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并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诸多问题。

(一)农民产权主体被虚置,农民的土地收益权没有被充分尊重

有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集体”是哪一级,法律规定得较为含糊。如《宪法》笼统界定为集体所有;《民法通则》中界定为乡(镇)、村两级;而《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界定为乡(镇)、村或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实际七由于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复存在,农村县、乡(镇)、村的基层政权组织成了事实上的土地产权所有者。所有权主体虚置,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被层层分解,国家作为超经济主体对土地享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控制、处置农村土地,如国家或公共权力机关随意征用或过度使用土地,资本大力圈占土地。代表集体行使土地实际所有权的基层政府主管部门及领导也时常侵占农民的利益。农民仅凭使用权很难有话语权,土地收益几乎被各利益部门掠去,农民所获补偿甚微。有资料显示,地方政府大约在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权益分配中得60%至70%,村集体的25%-305,农民自身只得5%-10%。

(二)农村土地流转受限,土地市场被割裂、扭曲。

国家以垄断身份处置农村土地,规定农村土地不准买卖,土地的唯一买者只有国家,农村土地市场的微观主体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统一的农村土地市场无法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确定,其所有权被分割,为众多的行政村或村民小组所掌握,造成行政村(或村小组、社区、城乡)之间的壁垒,土地产权市场被割裂、扭曲。与实际市场行为相背离,使二元经济结构难以打破。而真正的所有权主体(农民)又缺位,被剥夺以土地要素进入市场交易的权利,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土地流转和土地市场运作的权力,仅有土地使用权(以契约方式订立的土地承包权,其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土地的流转受到极大限制,因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或低效配置。

(三)土地承包权内在的不稳定性在于土地产权的集体所有制,限制土地规模经营的根源在于土地产权的转让和交易制度

集体产权所隐含的产权模糊和集体成员权利和责任的平分机制造成了地权分散化和经营的细碎化趋势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集体土地不能在不同集体间方便的转移,农民土地承包转让权不能超过承包期,本集体外的成员不能直接承包机体内的土地,限制了人们对土地的长期投资,特别限制了城市资本向农村的转移,也限制了土地的规模经营。

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的考辨

针对上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大致五种改革思路和主张:(1)土地国有制;(2)土地集体所有制,包括按份共有制、股份合作制、强化承包权或承包权永久化、集体所有制下的自由式;(3)土地私有制,包括土地私有、自耕农所有制、有限私有制、农村土地家庭财产权或土地家庭所有制;(4)两级或复合土地产权制,包括国有与集体所有制、集体与私人所有制、国家与个人所有制;(5)多级土地所有制。以上研究各有侧重,论述也似乎各有其理,但从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存的问题考虑,本文认为,必须明

确两个层次的问题。

(一)第一个层次

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农村土地产权到底归谁合理?从产权经济理论看,产权是一组权利,由法律明确界定,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不同的产权安排会有不同的经济效率,而私有产权的效率是最高的,只要产权明确界定为私有,无论采取哪一种合约,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都会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同样,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回归农民,使农民能够成为真正完整独立的经济主体,在法律的保护下自主决策、权衡利弊,放心大胆地行使土地财产的“三权”(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转让权),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从现实看,1979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自主支配土地的权力,但仅有使用权的土地在其绩效最大限度发挥之后,随着社会转型、断裂与分化,原订的制度效应逐渐弱化,“三农”问题日益突显。政府虽意识到了产权问题,却只在使用权上做文章,土地承包期一再延长,到目前承诺永久不变,其本意也是土地回归农民,然而没有最终所有权的实现,结果必然是农民的土地被大量侵吞、占有和流失,农民的利益屡遭侵害。所以,实现土地产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就是土地回归农民。

(2)产权归属清晰能否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产权回归农民不可能解决因产权模糊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几乎所有坚持产权私有化的学者甚至包括反对者们都认可的一个公理性假设条件是:产权明晰会导致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市场效率,这个前提基本被大家认可。我们不否认产权回归会产生问题,但相比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产权回归农民至少有以下好处:其一,提高农业效率。上地产权私有是土地市场化的基础,能使土地和农村劳动力流动起来,不但有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城乡二元体制的破解、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其二,减少政府干预。土地产权回归能增强农民与政府博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集体以公共利益名义侵害农民土地,如“在转让过程中拥有地权的农民至少还有点发言权,是交易的主体方,在许多情况下农民的所得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少”;其三,保障农民利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如果把土地私有了,村民会自发维护自己的权益,土地不会被轻易出卖;土地补偿费会给每一户村民,乡村官员失去了一大人块腐败的机会,这对于村民权益,对于廉政建设都足有好处的”。

(二)第二个层次

如果农村土地产权农民所有是一种理性回归,那么必然要理清学术界争论最为激烈的几个问题:

(1)产权回归是否会造成土地兼并,出现社会危机?许多人认为,农民一量有了私有权就会失去土地,就会发生土地兼并,出现社会危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如果国家允许土地私有化,必然会带来频繁的土地兼并,很多干部会成为大地主,很多农民会因天灾人祸而失去土地,成为佃民;土地的自由买卖将彻底完成国际资本与新兴资本对土地的占有和瓜分,形成金融资本兼并士地。事实上农村土地私有化小会出现土地兼并和大量无地农民,“土地兼并主要由于政治势力的介入,例如封赐、圈地、投献豪门等。若非政治势力介入,土地私有制也不会导致土地高度兼并和社会动乱”;旧中国的农村上地私有制所出现的‘土地集中兼并’或‘农民两极分化’的现象,根源不在于土地买卖与产权流转,而是政治强权造成的”。农民也是理性经济人,出卖土地是非常谨慎的,如果“农民卖地完全是自愿的选择,就像城市居民不会为了变现把私有住房卖掉向露宿街头一样”,各国经验证明,在民主与法治条件下,可以防止土地恶性兼并现象发生,“土地的适度集中,小仅不会导致社会冲突,反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2)产权回归是否会导致农民失去保障?许多学者认为,农村土地私有化后农民将失去

社会保障。其理由是,中国农村不具备土地私有化的基本条件,基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农民的就业保障和绝人多数农民的谋生手段;如今农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土地作为生存保障也只有在贫困地区或西部地区,对绝人多数地区的农民而言已不把土地作为生活保障,农业通常是弱质产业,许多地方种地反而亏本,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第

二、三产业,农民看病、孩子上学等主要依靠打工收入。

对于学术界支持土地私有化的学者所提出的。土地产权私有将导致土地规模效益的观点,有很多学者提出质疑,例如,裴小林在其一个研究中引入了“土地产出率极限法则”来重新构建马尔萨斯模型,在他的分析中,证明是土地生产率极限和土地面积的极限性这两个自然法则导致制度产权理论在解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土地问题时失灵。并用此模型结合新古典分析,断言了土地私有化会使中国的粮食亩产和总产量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在这一点上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分析,各种改革思路和主张孰优孰劣,不言而明。纯粹的农村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已经被证明足发展的死胡同;纯粹的私有化在中国又不具有现实性,强烈的路径依赖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国有或集体主导下的实现形式难以根本突破公有制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强化农民私权的两极或多极所有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应是最优的方案,应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三、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探究

本文主张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多元化改革,其一,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二,强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这是改革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其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主要包括公共的水塘、水库、山地、森林、墓地、祠堂、试验田等),这是出于对改革的路径依赖、村庄公共治理、基层公共服务的考虑。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并确定产权主体对土地的权利、义务、利益和责任的限度,使产权主体行使相应的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1)国家土地终极所有者的权能。国家拥有土地的宏观调控权,通过决策、计划、指导、协调、审批、监控来规范农村土地的基本用途、土地流转及征地行为,特别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决策及执行活动予以监督、规划、约束,即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保障农民土地私权的享有。(2)集体(乡、镇、村或村小组)必须退出对土地的自己支配权,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对自己产权领域的职责,对农村的土地由过去的产权土体和直接参与者转变为农民权力行使的维护者、监管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3)农民个人或家庭对自己的土地拥有绝对所有权。国家要明确农民土地私权的范围、国家公共利益的边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让农户享有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继承权、收益权、流转权,即包括所有权在内的所有权能,使农民拥有独立的经济主体地位和权利。

(二)转变政府职能与干部政绩观,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改变农民绝对弱势地位,必须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把土地资源市场化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实施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国家对土地履行规划、管理、调控和监督职责;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使地方政府从上地交易中退出,把精力主要放在上地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上,充当纯粹的服务者、监管者和仲裁者;创新政府官员的考评机制,转变政府政绩观。只有这样,政府职能才不至于缺位、越位、错位,才能有效摆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和完善土地立法,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

中国拥有最严格的立法,但土地违法却令人触目惊心。其原要在于,只有严格的土地审批法,却没有约束政府行为失范的法;只有保护公共利益如何实现的法,却没有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现有的土地立法足粗线条的,弹性大,没有更为细致和专门的立法,而且已有的立法存在相冲突的地方,对土地关系的处理方面主要依靠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来调整,而不足靠具体的法律来严格规范、界定、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所以,一要通过立法来确定各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规范其土地使用、流转和补偿等行为,依靠法律规范、界定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权限、义务及行政行为。二要完善现有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如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法》表述过于宽泛、缺乏实施条例的问题,统一《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中的相关规定,解决中国征地制度中存在的“二律背反”现象;优化土地征用的审批程序;制定土地抵押贷款的法律等。三要进行司法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当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时,要有能为农民提供救济的制度与机制,如法院不受地方政府控制,拥有独立审判权,能相对公平地裁判农民与地方政府间的土地纠纷。

(四)建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益,还必须考虑其他约束条件:第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防止短期内出现“大土地所有制”,即所谓的“土地兼并”,或防止农民因天灾病祸出卖土地,出现“贫民窟”;第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让所谓“盲流”的农民工真正城市化并成为“稳定流”;第三,建立真正的村民自治,让农民成为发展主体,改变过去垄断农民话语权和代民作主的行为,让农民组织成为农民的代言人,以增强农民集体或农民合作组织与政府谈判的能力,使土地产权改革与国家治理、乡村民主自治糅合起来;第四,完善市场机制,确保农民能自由地在市场上支配土地,进行合法的土地交易和买卖,并适时推进土地证券化和建立土地银行的改革。

局改革工作总结(篇10)

日前,《“十三五”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总结报告》)经民航局党组审定通过后正式发布。该报告以改革工作推进为主线,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做法与成效。同时,也全面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深化民航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十四五"民航改革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总结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战略进程的关键阶段。深化民航改革是化解民航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法宝”,是确保民航强国建设顺利“转段进阶”,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十三五”期间,民航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民航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推动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扎实推进民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做法部分,《总结报告》指出,民航局党组在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改革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一整套方式方法。其中包括: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形成一套改革顶层设计机制;始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建立一套改革工作管理机制;始终坚持自我加压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创新一套改革工作落实机制;始终坚持试点先行与制度转化相结合,探索一套改革成果巩固机制。

改革成效部分指出,五年来,民航系统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任务,中央改革工作部署涉及民航任务全面完成,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得到全面落实,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央空管体制改革、中央民航公安管理体制改革、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央行业协会改革、中央事业单位改革、中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七个方面中央改革工作部署涉及民航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其次,“十三五”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也得到全面落实。十三五”期间民航深化改革共出台xx个专项改革工作方案,xx个专题改革工作方案,指导批复x个改革方案,设定xxxx项改革工作任务,完成率xx.xx%。《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确定的xx项改革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包括安全监管能力、枢纽机场运行质量与效率、运行信息监控能力、空域资源保障能力、民航服务品质、适航审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通用航空服务能力、民航行政管理能力、民航科教支撑能力、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共计十一方面的提升。其中,七方面改革任务完成率超过xx%;民航服务品质、应急处置能力、全面从严治党能力的改革任务完成率均达到xxx%。

值得一提的是,《总结报告》还系统整理了改革成果制度转化情况,形成《“十三五”深化民航改革成果制度清单》。《制度清单》显示,本轮改革在顶层设计阶段就高度重视改革成果制度转化工作,全部十大专项改革方案和三分之一的专题改革方案都涉及制度建设。在xxxx项改革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制度建设目标的改革任务有xxx项,涉及xxx部制度文件的制定修订,较好涵盖了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截至目前,深化民航改革共制定完善了xxx项规章制度,正在推进xx项制度建设目标完成后,民航法规规章体系的约三分之一都将得到更新。另外,在所有制度建设成果中,有xx.x%是各部门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进展提出新制定的,其中,xx%以上的制度创新集中在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提升民航行政管理能力、提升民航服务品质、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提升适航审定能力等x个方面,反映出深化民航改革在多个领域引发深刻制度变革。通过改革推动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航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行业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最后,《总结报告》认为, “十三五”期间,改革的内生动力作用充分显现,改革成果制度转化效应突出,行业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成熟,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得到有力提升,有力推动了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在xxxx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民航以改革推动实现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大政治任务,我国民航在全球航空业率先复苏,成为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航空市场。“十三五”时期成为中国民航安全记录最好、发展增量最大、综合效益持续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行业战略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科教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应对风险挑战、完成重大任务不断取得成绩的一个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