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青马班活动总结万能模板五篇

2024-07-07
青马活动总结

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整理“青马班活动总结”的所有重要资料,如何在众多网络信息中找到合适的范文呢?创作各种文档是我们工作的关键元素之一,大量使用范文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我们参考的范文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多,这对我们的写作非常重要,请仔细品味本文希望你会喜欢!

青马班活动总结 篇1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政治任务,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青发[2007]27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充分发扬共青团“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按照团**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学院“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骨干分类培训人才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积极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级培训班。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我们团委而言是任重而道远,然而在此前的宣传工作则更是我们新闻时事部的一项不可推脱的职责与义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的文件精神,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我们新闻时事部代表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挑起了这项艰巨而又重大的神圣任务开展了青马文化宣扬活动,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践行****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于2010年11月5日—9日之间开展了以“红色回首,青马飞扬”为主题口号的一系列有组织和广泛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

这次活动以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足迹,调查学生服务于学生并进行趣味考核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同学们走出死板的理论专业公式书本,在课外之余,通过了解时事政治动态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修养,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为创建新型的公民社会而努力,现在将具体内容向团委老师领导汇报如下:

一. 活动过程:

活动一:前期宣传工作(11月5日-7日)

在一段思想萌发酝酿后,我及时召开了新闻时事部部门会议,讨论了关于自己的想法,并且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利害关系;然后通过部员的积极踊跃的各自发表看法之后一致表决了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并将积极有效地参与进来。

11月7日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纪念日,借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回首历史掀起了一场思想宣传热潮,以“回顾历史,寻找历史的足迹;把握现在,珍惜现有的分秒;向往未来,奋斗明天的精彩;纯正思想,呼应青马的号召”为主题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

由于我们部门的成员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技能。这里稍微说一下,我在招新时特别注意了一下,以宁缺毋滥为宗旨,精心挑选出了这八位得力干将。在此我设置了记者团(负责撰稿,审稿,摄影拍照),宣传组(负责书法绘画展板宣传),网络组:

(快速上传新闻材料到**)。他们可以说有自己的魔力,可以使用多种功能。这是我作为新闻时事部部长的一大幸事,我为此感到骄傲。

宣传活动中,首先制作了海报以一手漂亮的行楷(熊书东)与正楷字体(易亮)以及具有鲜明色调独具一格的绘图进行了青马活动宣传的前期工作,这一共有三类海报(一个是贴在公布栏的简单介绍与通知,一个是带有文字与图景相结合的海报,值得一提的就是其中的青马主题**是我们通过开拓思维设计出来的,除此以外还为了凸显一下团委还特别设计了“团”字艺术字体,从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国风。另一个是青马活动过程的细节。)。

其后就是制作了主题为“红色回首,青马飞扬”的红色横幅。

活动之二:针对“大学生关于青马文化一系列思想文化认识了解”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11月7日—9日)

凡事都得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够最小化的减小误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一个创业者在成功以前必须进行市场定向性的调查分析,而在此我们运用这一思想也是很实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稳操胜券。

我们于11月7日至9日进行了一项匿名随机问卷调查。从**率上看是72.5%,从答卷情况上看完成率是82.

5%。这个数据虽然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最好目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已经是一个可观的数据了,不容忽视。在排除了一些偶然因素以及个别因素外,说明部分学生还是愿意接受并且有意愿通过这次活动来渲染动员自己来学习思想政治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

然而剩下的则是仍然有一部分的同学寥寥草草的答完问卷甚至是交白卷还有直接不交卷的,从这一部分同学的态度上很直观的看出了思想问题。因此,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培养的缩影。要达到公民社会这个高度,在我看来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活动三:学校活动宣传有奖竞赛(11月9日)

在有效地开展了上述两项活动并进行了预期分析之后,它也受到了宣传的推动。于11月9日进行了有奖竞答,这里主要是关于时事政治以及中国思想理论体系的知识竞答,答对两题者可以获得小奖品以示鼓励与纪念。

我们在活动前仔细考虑了每一个细节,以确保以防万一。比如活动场地的选择以及必需品如帐篷桌子都和外联部进行了联系,还有试题箱的外形设计和奖品百宝箱的设计都无不与此次活动主题相契合。

活动时间是中午11:40,学生们下课了,虽然在就餐高峰期,我们的活动还是人满为患。这是一个宏大的场面,答题箱前排着长队,挤满了来自各高校的积极参与者。这些参与者不是我们安排或邀请的,而是随机的。他们以兴趣和直觉参与进来。

,这个是一个可观的骨感的可喜的场景,这个从正面或者是侧面都反映了我们院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上进追求先进的面貌。

我们的整个活动可以用“和谐友好”与“幽默有趣”来总结表达活动主题格调。

我们进入其中,身入其中,在身心上忙碌,在脸上微笑,在心里享受。

二. 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我们这次以“红色回首,青马飞扬”为主题的团思想青马工程宣传工作,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计划和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

2. 密切配合

各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完成活动得保证。

3. 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已经合理配置了工具的准备。同时,我们还注意组织宣传,协调工作时间。事后同学们都普遍反映良好。

4. 活动影响范围扩大

我们除了在本院做了思想宣传调查工作,同时将其扩展到了其他学院和本院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行列中。

5. 活动全面深入

从初期活动内容的确定到联系相关部门,宣传组织同学进行分工,一直到贯穿全过程活动的全面开展以及高质量的完成,后期总结讨论,充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升华了理论,提高了同学们的而思想认识。

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

1. 场面有点混乱。

活动虽然经过了具体分工,详实安排,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多,场面有点混乱,个别成员没有完成自己的分工。还有预期较为保守准备的场地不足。

2. 安排上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个别会员因为一些私事不够积极。分配的任务不能高质量地独立完成,这与管理和分工错误有关。

三。时间有点短,宣传还需要加强

这主要是由于学业课程安排很紧基本没有什么空余时间,而且时间在即,又在用餐时间,还有宣传的时间仅仅3天,和预期较保守只准备了200份调查问卷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范围的扩大,而导致部分同学没有能够参与进来。

三. 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然小,但意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参加理论知识,表达了对提高自身修养道德的意愿和创造公民社会的决心。

2.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学生支持思想理论的局面。这次的宣传活动和调查为我们的卧底打好了基础,也为我们新闻时事部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工作基础,为我们下一步的理论联系实践奠定了基础。

3.这次活动紧紧围绕“红色回首,青马飞扬”的口号,在校内开展了有实效的活动,并且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这次活动也充分锻炼和教育了我新闻时事部部员,在校园全面贯彻了**文件的大背景、大氛围下使我们团委的理论水平上潜移默化的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5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以最低的成本、高质量、有趣的方式完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青马宣传工作。

四:活动经费(共计217元)

1. 活动奖品:87元

2条幅、问卷等印鉴:80+50=130元(注:此项在打印室签字)

2010-11-12

生环院团委新闻时事部

青马班活动总结 篇2

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总结报告

一、活动简介

1主题:参观名人故居反思时代使命

2、活动背景:

光阴似箭,光阴似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感恩多于感慨。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大学生要以时代为己任,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认真向革命先辈们学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3、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将围绕主题展开,通过查找两位名人的资料,前往故居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两位文学巨匠对中国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时,分析文学界的各种现象,反思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认真思考在言论日益自由的当代社会,如何利用好良好的**传播资源,为早日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和责任。

4活动形式:多渠道收集资料,实地参观名人故居,展示**、**

5时间:第三周至第十五周

二、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全部组员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得关于鲁迅和邹韬奋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生平、时代背景、主要思想、作品等,作为参观前的准备知识,提前初步了解两位名人,以找到参观时的侧重点。筛选精品资料,全组资源共享。

时间:第四周至第五周

2)制订参观路线及时间

路线:嘉定校区——鲁迅故居——邹韬奋故居

交通工具:学校短驳车,地铁

时间:第八周周日。

3)策划参观细节

① 相机、摄影:工具准备、款式选择、选材、后期处理,一切由丁舟扬负责。

②采访:小组讨论,商议采访对象以及采访内容,采访交给杨洋和宗文豪负责。

③ 纪念馆:有时间一起参观纪念馆。

④ 其他:讨论会议时间、地点、午餐等。

2、活动过程

1) 时间节点:4月17日早上7:30,7:30在楼下集合,乘坐班车到11号线地铁站,前往鲁迅故居。

9:30到达,开始参观。上午11时许,他来到邹韬奋故居。

下午1点左右结束参观。

2)参观过程:

①参观鲁迅故居。录制简短介绍**。

②采访游客及故居附近居民。根据规定,员工不允许接受采访。

③ 鲁迅在故居门前记录,以表达自己的访问感受。

④参观邹韬奋纪念馆及故居。录制简短的介绍**。

3)返回学校。

3、后期整理

1)第9周完成观后感。主要谈论切合主题的参观感悟。

2)联系实际,挖掘名人的做过的巨大贡献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反思我们自己或者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融入成果汇报中。

3)采访记录、**、**等素材综合整理。第13周做完**剪辑。

4) 在第14周,我们完成了成果报告和展示板的制作。

三、活动成效

1、预期目标

1) 按照活动计划,认真完成个环节的工作。

2)参观名人故居,了解他们为中国社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从中去体会那一份弥足珍贵的坚毅的党性。

3)分析了文学界的种种现象,反思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成果展示

1)参观故居获取的信息

上海鲁迅故居在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原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20年(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是大陆新村132巷的最后一栋二楼。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平方米

72平方米。鲁迅于4月11日、22日以山书店工作人员的名义搬进来,10月19日、25日在这里去世。鲁迅死后,许广平搬出去了,故居的主人几经变更。

1950年1月恢复开放。

1958年党和人民**为了纪念韬奋先生,决定在他生活和斗争过的地方:上海重庆南路万宜坊(205弄)53、54号建立纪念馆。54号楼是韬奋先生1930年至1936年在上海的故居,现已恢复原貌。

室内陈列的都是原物。有卧室、接待室和写作室。馆额为沈钧儒先生题字。

53号是介绍韬奋思想发展、革命事业和战斗史的文物陈列室。展品包括韬奋珍贵的手稿、他编辑的报刊、各种版本的作品、他生前使用的文物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2)鲁迅与邹韬奋的共同点

鲁迅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他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顽强战斗,写了上百篇文章。

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

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邹韬奋曾担任黄炎培创办的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抨击黑暗势力。“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

两位伟人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并身体力行。靠文字警醒世人,凝聚民族的精神,鞭策社会的发展,以此来拯救一个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

3)分析与反思

与当时动荡的时代相比,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是,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不可否认无论是当今的文坛也好社会也好,无法避免地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的。面对问题,前辈们给我们树立了很好地榜样,他们用手中的笔化作**,坚毅执着地战斗着,作风犀利,毫不妥协。

然而,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发现话语对社会的主导作用正在逐减弱化。

我们找出现在文坛中存在的几点问题。1、当下中国出版界很是繁荣,大量的**,杂志劈天盖地,但真正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高尚的文化品位的作品却为数不多。2、与此同时,网络、影视、图书以及大众娱乐场所中的低俗,鄙俗乃至恶俗现象比比皆是。

以恶贬善的经典恶搞,以色贩相的文字**,以丑为美的行为艺术,以俗媚俗的低下文格,以牙还牙的口水战争,比比皆是。3、再者,作为与创作同等重要的文艺评论也出现了诸多病症,文艺作品研讨会多,表彰会多而真正有影响的批评文字少,批评家少的现象,一些报刊刊登的批评文章或有口有舌却无脑无心,或有板有眼却无情无义。4网络上对当今社会的评论极为缺乏理性。

有些谄媚的歌颂,也有无情的批判,利用网民群体存在的义气和盲目,在互联网上泛滥,逐渐瓦解着人们的是非观念,使人们走进迷茫的误区,无法判断真正的社会现实,从而认为自己的主人翁权利被悄悄剥夺。

文学创作中的种种缺陷都可以归结为作者的思想问题。因此,清除文坛病毒,净化文化空间,纯洁文学精神,维护文学良知,为社会创造美好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创作者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当然,如果我们想想鲁迅和邹韬奋这些伟大的前辈,就知道一个创作者或者说一个公民的责任不仅仅只有维护文学纯净这么简单。

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仍然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我们仍然需要鲁迅和邹韬奋的人物为社会的发展呐喊。想到这,不得不提到韩寒和《南方周末》。

韩寒的经历和作品都颇受争议,因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体现出其独立的思想,因而被人称为下一个鲁迅;《南方周末》从90年代中期以后,报道的问题经常较为尖锐,对一些事件的独立调查和解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这些人往往包括****、公司管理者,以及一些被披露和**的当事人。这里不去评论韩寒与《南方周末》的对错,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他们敢于指出社会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在现在这个言论自由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的发展勇敢地提出意见,而不应该仅仅享受社会进步的果实,过分地乐观主义。对于国家来说,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声音,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声音,我们才能相信,明天会更好。

四、活动总结

1、活动的优点以及特色

本次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得当,分工明确,全队效率高。成员参与热情高涨,团结协作地同时各自发挥长处,使每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最初的前期准备,到中期的实地参观,再到最后的成果展示,大家集思广益,各尽所能,总体上说圆满完成了实践活动各项任务。

活动的特色在于主题的选择。经过讨论,有针对性地发掘出鲁迅和邹韬奋用笔杆子战斗、唤醒世人的共同点,结合建党九十周年的背景,选择了“走访名人故居,回思时代使命”这一主题,围绕“文字对当代社会的引领作用”展开调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 在参观故居的时间上,我们想方便所有组员参加参观。但由于缺法协调,故居参观人数参差不齐。

2)在参观故居前的录像和采访过程的策划没有考虑周全,到答故居之后发现禁止录像,工作人员也不能接受采访,使得预计的成果展示部分少了分量。

青马班活动总结 篇3

——“青马班”让梦想之帆起航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这一期培训即将结束,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通过青马班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担任好一名称职的学生干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下是我这学期学到的一个故事和我自己的经历:

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他们或许催人泪下,也或许轰轰烈烈,或许平平淡淡,还有很多的或许,但没一个故事都折**时代的光芒,更书写着时代的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社会,用自己的所为诠释着道德的真谛。三月的一天下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让我为他们的事迹所折服,为他们义薄云天的气概所震慑:“信义”兄弟孙东林为兑现哥哥旧年不欠钱的承诺,花费自己全部积蓄,为哥哥付农民一年的工资;“管理公厕,平凡岗位也能绽放美丽”的李影姐姐,她用着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大家树立起了好劳动者的形象;“金牌工人”许振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坚韧,铸就无私风尚的丰碑。

他们是道德道路上的开拓者,是我们时代的排头兵。

今年4月,我们参加了团委熊宇老师对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项目的解读。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对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

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青马人,在认真落实这些宗旨、理论的基础之上,付出我们的劳动,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热血去拥抱明天。

爱劳动,树新风。四月末,我们齐聚党员承诺墙,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青马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的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大家一起将垃圾归位,乱摆放的自行车也归位,我们的行动不仅获得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同样也获得了管理员、老师的高度评价,在重庆大力呼吁“环保创模”的今天,我们也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重庆的创模能获得成果。

这次活动,我们同时也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为自己的家园建设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沟通——架起你我的桥梁。通过程老师很韩老师的两堂课,我们不仅从理论知识收获了很多,我们也通过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中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团队的重要性。

通过青马班的培训,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全面,现在青马班即将结束,但是学习不能结束,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学员:王青青

2012.5.28

青马班活动总结 篇4

——青马九组

裴月涵:

我们组此次自主活动的名称为“弘扬青马精神,争做优秀干部”。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我做出如下总结:在活动准备前期,活动内容太过形式化,缺少实质性内容,导致第一次策划未通过;在准备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意外情况,缺乏一些活动经验;活动过程中,我负责抽题这一环节,由于没有提前了解题目,对题目不熟悉,导致同学们给出答案后我不能及时做出评判,耽误了一定时间,这是我个人工作的失误。

但是这次活动中,也体现了我们组团结一致,共同解决一切困难的勇气与决心,我也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学会了合作,沟通与理解。我的队员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敢于承担责任,是当之无愧的学生好干部,希望我的队员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也希望学生干部培训班能越办越好!

王真如:

这个活动使我们更加团结。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问题的预设不够。从前期准备到活动,由于时间紧,出现了很多问题,幸好大家都顺利解决了。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更多关于接受的知识。

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大学的优秀学生。领导接受领导是很难得的!让我学会了被领导比领导更难!永远要学会接受别人,接受别人的好与坏,不要去责怪,首先责怪没有用,其次,你不是他你不会知道他的故事,不会知道他发生了什么。

所以责怪只会坏事无法成事!学会接受,学会原谅,学会冷静面对一切!

王晋:22号中午12点,我们青马九组在校医院门口举行了“青马”知识宣传活动,在活动前期的准备中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青马”和共青团的相关知识,坚定了作为学生干部应有的思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活动中我们九组相互配合且不失本职,虽然活动比我们预想中要火爆热烈,但我们还是能按流程有序进行下去。

有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时间的设定不是很合理,九组在一校区共九人,有时间安排场地的只有三人,使得前期准备费时费力,而且学校在11:30**已经开始上升,我们三人无法进行活动。我负责的桌椅也因为事先不了解老师的下班时间而造成延误一度使场地布置陷入困境,为活动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在此向大家说声抱歉。

李莹薪:

通过这次独立活动,我学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冷静,不要急躁,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有问题,我们应该一起承担责任,一起努力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

要有积极的奉献精神,我们不应该抱怨集体给了我们什么,而应该更多地考虑我们给集体带来了什么。

王婉楠:

我们青马九组用“青马正能量,共青好声音”的主题举办小型活动,一方面加大对青马班的宣传力,扩展同学们对共青团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我们团队的合作意识,锻炼我们的语音沟通能力等。此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积极参与,以致于吸引了大量同学,同时大家在“说出你的期待,让我们更好奉献”的展板上用便利贴写下了对学生干部的心声,以此让我们学生干部更好的服务于同学。活动的成功,让我们收获友谊,动的团结,更是劳动成果的喜悦!

王圣茹:

这种自主活动是干部培训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环节。总的来说,活动办的还算成功,但从策划到实施的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策划被否,团队内部的不和谐,前期准备的不充分,以及最后活动出现的小变故等,都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问题。

我也明白了在一个团队中坚持自我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团队的协作并不是要一味地妥协折中,而是有判断力地去思考问题,只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要持下去,并要学会说话,以理服人,不能一味地责怪,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调动起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才能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责任,团队才能更好的合作。其次,我认识到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充足的准备。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是学生先锋,说话做事都是要负责任的,所以无论准备什么活动,都不能存侥幸心理,不能办“高危”活动,要预先设想到各种突发情况并要想到相应的应对措施,不能什么都只求差不多。

我们应该严格到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进步,越来越优秀。

徐斌:不足:从总体上来讲,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由于时间的仓促,对参加人数没有很好的预估,在奖品发放上有点畏手畏脚,以至于最后奖品有点过剩。

收获: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一周的小团队,我觉得成功举办这样的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惊喜。虽然在活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有过许多问题,但小组之间由矛盾到相互信任,到最后能够齐心协力把活动办好,那种近似惊喜的快乐,是无法准备用语言来形容的。

只有当你经历了它,你才会感觉到整个过程是多么美妙。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中午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还有团队中每个人的真诚对待。

周世昌:

活动一开始,我们组就在讨论组中选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干部培训班的主题活动方向。但是,由于小组成员每有每次都聚集在讨论组中,我们的建议过于宽泛,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所以我们调整了方法,让大家一起讨论。

最后,在不改变活动方向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更有针对性的小活动,通过评奖、写小希望等方式进行。活动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序开展,参与的人员在我们的引导下,活动积极性高,我们的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想,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沟通交流是团队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面对面交流,把问题摆出来一起讨论,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同时,策划每个活动,都要用心,发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思考,切忌空泛、无意义;还有,更重要的是,作为团队的组长,也就是领袖,要有魄力,要有敢于做决策的担当。

孟晓玲:

1、通过与小组成员对自由活动的讨论,加深了对小组成员的了解,发现了每个学生干部身上不一样的办事风格,在他们的带领下提升了办事效率,也加深了与小组成员的友谊。

2、通过制作与团史知识相关的题目内容,巩固了讲座时讲述的团史内容,加深了对团发展历程的印象,了解了许多容易忽略的知识。

3、活动将要进行时,我们的桌椅没办法领出来,但是大家有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退缩,最后从学生会办公室借到桌椅,这种应急能力得到了提高。

4第一个活动计划被拒绝的原因是它太正式,内容是空的。因此,不论办什么活动,形式化的活动劳民伤财,没有意义,所以要办就做好,不能敷衍。

5前期活动策划未经负责人批准就开始准备实施,最终导致筹备工作失败。这需要以后在活动中听清要求,策划准备妥当再进行任务分配。

6由于老师下班,活动桌椅没有移到椅子上。虽然在学生们的努力下,学生们终于找到了椅子,但还是有点仓促。因此,以后的活动一定要早,不要在下班的时候去处理这样的业务。

青马班活动总结 篇5

1项目名称:在平凡中求伟大,在现代中追求经典

2地点:刘长胜故居(愚园路81号)

毛泽东故居(茂名北路120弄内)

三。时间:2011年5月7日

早上8:30在长胜故居集合

9:00-9:30:参观故居

9:30-10:30采访交流

中午自由活动,下午13:15在毛泽东故居前集合

13: 30-14:00参观故居

14:00-15;00采访

5、活动形式:将小组成员分为刘长胜故居组和毛泽东故居两组,分别负责两个故居的导览和采访任务,最后进行结果的整理和整合。

在青马班刚刚开班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这样一个任务,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之际,我们每个组都要进行一次名人故居的走访活动,随机进行选取走访的地点。当我们看到纸条上的“毛泽东故居”的时候,我们兴奋了一下,因为毛主席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人了,可以从他的事迹中抽取很多闪光点。但当我们看到另一个名字时,我们会陷入沉思。

刘长胜,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再陌生不过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便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为了能深刻挖掘这个活动的主题,也为了能更好地参与这次活动,我们分头行动,创新地将小组成员分为两组,各自查找刘长胜其人及故居以及毛主席的资料,并汇总制定计划,交换意见,最终就这样,完成了我们的开题答辩。

在活动准备的初期,最困难的是安排和安排活动时间。因为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学院,课程安排也不一样,所以很难统一时间。为此,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和协调,最终定在2011年5月7日。

每个人都为这次统一做出了牺牲,这大概也是党所教导我们要实行的“为大我,舍小我”的理念吧。

出发前的几日,组长将详细的责任分工发至公共邮箱之中,大家各自做了一些准备,在故居进行讲解和导览的同学查找好资料,准备好讲稿;进行拍摄的同学准备好设备,方便使用;进行采访的同学根据资料,选定采访对象,写好提问的大纲……就这样,5月7日晨,我们踏上了名人故居的寻访之旅。

整个活动分为刘长胜故居和毛泽东故居两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参观、访问和感受。

乘地铁至静安寺,本以为出了地铁站便可以找到,但由于之前我们之中并不曾有人来过,只能在街上几经踟蹰,经过一番询问之后,终于找到了刘长胜故居。

故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大豪华,相反,它却精致典雅。刘长胜故居也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它详细介绍了中共地下组织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的成长发展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故居前合影留念后,我们在图书管理员和志愿者的指引下走进故居。

薛家慧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在参观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一踏入故居,扑鼻而来的是历史的年代感,脚下吱呀吱呀的木地板一步步将我们带回那个时代,狭窄的楼梯也仿佛带我们回到过去。

在二楼,历史开始翻页。第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诞生。19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组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工人迅速组织了三次武装起义,这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大壮举。

之后,国民党右派在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进行着斗争。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开始,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一方面要进行抗日的宣传和准备活动,另一方面要时刻提防伪政权的**。在一处模拟的极司费而路76号的汪伪**总部的水牢前,大家都停住了脚步,面对着这一残酷的情景,我们又联想到了许许多多类似他们的烈士,心中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大家在馆内进行拍摄,认真聆听着讲解,并不时向志愿者同学发问,碰到可以亲身尝试的电报机,便好奇地拿起来用用,感受一下当时的工作人员是如何联系他人的,在馆内的第四部分“争取和平民主、反内战”,我们看到了刘晓和刘长胜生前使用的物品:一本厚重的《史记选注》,一本寓言故事,还有几张老旧的cd唱片,一切都是那么朴实而富有深度。在二楼尽头的角落里,有两个蜡像。刘长胜身穿蓝色长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的眉毛紧锁着。他好像在想什么。

刘晓西装笔挺,一只手微微举起,又好像在讲着什么,在幽静简单的摆设中,我们穿越历史,听到他们激烈地商讨着国事。在解放战争的决战前夜,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张承宗利用橱柜上的收音机收听着**的声音,一声声的电报“哔哔”的发出响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惊心动魄。终于,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来了解放,当我们看到展馆最后摆放的红彤彤的腰鼓时,我们仿佛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鼓声和“解放区的天是人民的天”的歌声,心中不禁激动万分,对我们的当充满了崇敬和感激。

今天恰逢我们敬爱的党九十华诞,我们纷纷在故居的留言簿上留下对党的祝福来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感激。

在参观期间,我们遇到了一位老家在浙江宁波的老人。我们去找他了解情况。大爷在年幼时来到上海,并没有经历过战争动乱的年代,只是随身携带一本上海各大博物馆和名人故居介绍的小册子,走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文化遗迹。当提到博物馆里的革命人物时,我总能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当我们问到为什么要走访这些地方时,大爷告诉我们,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我们的党的认识并不是很准确,他要重新认识历史,让大家知道党的伟大,大家不禁为大爷的行为而感到敬佩和感动。

这之后,我们又提出想和故居志愿者惊醒一些交流的愿望,一位志愿者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引我们来到了一楼的咖啡厅。这个和我们同龄的志愿者在松江大学城的一所大学读书。周末有空的时候,他坐公交车到刘长胜故居做义工。她文静优雅,她的行为流露出一种书香气息。正是这个志愿者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和灵感。

当我们问到她做志愿者的收获时,她侃侃而谈,但字字珠玑。她告诉我们,来故居有助于她了解那个历史年代,让她可以知道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满足,她对她的生活充满感激和珍惜之情。但同时她又知道现在大众中有很多像我们一样并不了解刘长胜和刘晓这些革命先烈的,他们就是那些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成千上万的默默奉献学类的人,中国才得以解放和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匿名的奉献者,没有他们,社会就无法发展。他们是衣着光鲜背后的衣衫褴褛,也正是着衣衫褴褛映衬了那些衣着光鲜。她还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自己只能做的是情。

在故居,你可以陶冶情操,让历史在你身上留下源远流长的痕迹。此外,在旧居中,您可以清理自己的灵魂,找到自己和原则,然后重新定位自己。

听了她的话,我们陷入了一个长期的思考。是啊,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人,不论是游客大爷还是志愿者,甚至是刘长胜,他们都是平凡普通的人,他们都默默无闻。但是,我们在他们的平凡中找到了他们的伟大,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没有丰功伟绩,即使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在平凡之中凸显着伟大。

我们党今年成立90周年,忆往昔,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历史上无数这样默默奉献的出身平凡的人,我们虽然并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详细地了解他们的事迹,但是没有他们,何来今日?在新闻联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类似于“党的旗帜”的当代典型模范的报道,他们出生草根,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寻找到了自己的伟大,不能不说党就是在这无尽的平凡中铸就了自己的伟大。就这样,我们感谢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并前往下一站参观。

总结:在刘长胜故居,我们得到最大的启示就是人人皆凡人,但是当我们给自己进行定位后,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时,即使平凡,也可以找到我们伟大闪光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党的领导下,学习这些优秀的革命先烈,尽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为祖国的腾飞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城市的美,总是那么立体.

多少人迷恋上海的繁华璀璨,不夜城不夜的心情.然而在这份繁华盛开之中,还有那么些星星点点,像不言的贝壳,保留着自己柔软的内核,时代变迁中诉说着不变的历史.

茂名北路的毛泽东故居,就是这样静默得伫立在静安区的软红十丈之中.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在旁边摩天大楼的反衬下毫不起眼,显得门口”甲秀里”三个字朴素平实,也那么容易就会被忽略过去,可是这却是上海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毛主席故居.

凡是和这个改天换日的人物有关系的事物,都免不了被关注吧.

5月7日那天,青马六组的我们也与东华大学一组同学不期而遇.于是小小的弄堂因为这群年轻人的到来而热闹起来.走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字画,想来故居的布置者也深谙主席心理吧,那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草书一绝,诗歌传世,不只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政治家.

由于书画的装饰,故居肃静的气氛也活跃起来

在故居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逐一参观了这座平凡却雅致紧凑的小居.其间目睹毛主席一家人在此生活的**与日常用具,生活感强烈.一向在课本的铅字里被讴歌如神一样的人物,此刻是如此立体生活化在眼前.

印象深刻他们的简易厨房,就设置在一楼与二楼的拐角处,竹编的箩筐,粗糙的木制桌子,小小的泥炉,仿佛一个赤贫之家.二楼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及其母的住所也一如原貌,一尘不染,简单实用.蓝色印花粗布床单,古色的柜子,一桌一椅,甚至容不下多一个人转身.

谁能想到一个在历史上灼灼发光的人,也会蜗居在这样的卧室.然而思想的宽度与住所的大小实在无任何挂碍,小小的天地,大大的胸怀.

故居展示了毛主席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指点江山的一国领袖的一生.年轻时的毛泽东很是英姿飒爽,**上闪耀着灼人的自信与热情,眼中仿佛一片燎原之火,当他站在根据地的山顶,天地就退到了他身后,这个被历史推到最前端的人.相比年轻的豪情万丈,我更喜欢年老时一脸柔和笑容的主席,或许是大功告成,伟业初立,这时的毛主席笑的灿烂而温暖,有一种老人家特有的柔和.

胖了不少,也许是红烧猪肉的作用,但红脸、胸脯的宇宙看八荒领袖气质更为明显

现代人衡量成败的标准有一条,事业与家庭双平衡.如果这样看来,毛主席的一生或许也没那么辉煌了,发妻早逝,爱子捐躯,白发人送黑发人.故居里有一方空间,盛放烈士毛岸英的遗物,这位伟人之子却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埋骨异国,不禁让人唏嘘.

或许伟大的一生总是要充满波澜,难以安宁.一生的祥和平安,儿女绕膝,天伦之乐,始终是平凡人的追求.鱼和熊掌怎能兼得.

很喜欢故居内颜色深沉的木制楼梯,很长,很安稳.幽幽暗暗,清清凉凉,偶尔透进外面的骄阳,这个世界的匆忙与焦灼似乎都被隔绝在外,没有时光没有历史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就是一段走不完的楼梯,一段静思之地.当年挑灯决策的毛泽东同志,是否也在这楼梯之上偶然失神,出离一切纷扰,心如大海,包罗万象.

总结:建党九十周年,重走革命路线,寻访名人故居,于辉煌的背景下发掘自我小小的人生,找到一种精神感召,在繁华世界纯净地内心颤抖,这就是红色活动想给我们青年人的收获吧,一种现代里精致细腻的古典体验.

在忙碌而紧张的活动结束时,我们都感受到了活动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我们又回去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走访中共历史上的名人故居,追寻他们的足迹,感受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伟大如毛主席、刘长胜,或平凡如志愿者、游客大爷,但是我们总能在平凡中追寻到伟大的光辉,亦在伟大中看到平凡的一面。不论平凡还是伟大,我们懂得了只要在人生中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种伟大。

而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祖国为党的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