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合集十三篇)

2024-10-16
重阳节大学生活动策划 大学重阳节活动方案 重阳节活动总结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1

九九重阳节历来是我国的传统敬老节日,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神,在全校上下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社会范围,收到较好的效果,我校的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重阳节前夕,我校经过研究决定利用重阳节前一个星期为宣传周进行广泛宣传。少先大对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等宣传阵地,向学生宣讲重阳节的起源,老人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为培养下一代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老人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年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老人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孝敬。要求各班出一期板报,以“关爱老人,弘扬美德”为主题,全校张贴宣传标语,动员高年级学生收集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和孝亲敬老的先进典型,提高了全校师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对孝敬老人意义的认识。

二、班队活动,丰富多彩

各班积极配合少先大对部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低年级各班开展了为老人制作寿星卡的活动;中年级开展了做一件好事,为老人唱一首歌,为老人制作作一张感恩卡片,为老人写一封感谢信”活;高年级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其内容是调查身边老人最喜欢吃的东西,她的爱好是什么,你最想见的老人是谁,老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你最想为老人做一件什么事情;有些同学还为老人发送了节日短信;有些同学还为老人们朗诵了赞美重阳节的古诗。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小学生的幼小心灵里打上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络印,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九九茶话,意味深长

九九重阳节这天,秋高气爽。学校邀请离退休老同志回校参加九九重阳茶话回活动。活动期间,学校文艺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老同志们奉献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同学们的集体诗朗诵重阳在老同志的脑海中久久回荡。老同志们还饶有兴趣参观了学校全貌和教育教学设施,畅谈交流了各自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纷纷表示要为学校发展进言献策。最后学校领导与退休老教师共进了午餐。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2

9月24日上午9点我们志愿者一行24来到了福利院举行了重阳节慰问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来到福利院,老人们和孩子坐在院子里边,有些行动不便的,坐在凳子上,看到我们看望他们,很是激动。看到他们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佝偻的身躯,有些老人半身不遂,手脚萎缩,不听使唤,有些神志痴呆,那些患有智障的孩子在这样的年龄。这些老人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把他们的青春和力量毫不保留的献给了家庭、儿女、社会,历尽苦难,操劳一生,历经了岁月的沧桑,现在已是风烛残年,很是令人感叹岁月无情和人生易老,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宝贵和青春的短暂,我们应该感恩老人,爱惜人生。

随后我们开始分配工作,一部分志愿者帮开始忙着洗菜、擦桌子,打扫卫生,有的和老人聊天,和老人打麻将,还有的志愿者开始忙着包饺子,虽然有的志愿者会显得很吃力,但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饺子煮好了,我们志愿者开始把煮好的饺子端到每个老人的房间。虽然我们包的饺子形状各异,没有那么的好看,有的甚至裂开了,但看着老人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们感到很欣慰。

大约12:10我们所有的活动都结束了,和老人、孩子们一一道别,把他们送回去,临走是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的褒奖。时间不允许,随依依不舍,但也无法选择。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爱护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我们的慰问活动能给老人们带来一份欢欣,愿每一位老人都健康、快乐,安享晚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不断的传承、发扬、光大!

通过这次的慰问活动,我发现那些老人其实要求的并不多,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够多去看看他们,让他们不孤单。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对于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只是尽了些绵薄之力,就如那星星之火,要想燎原,还要靠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们也真诚邀请所有有仰望星空的,热心公益的社会各界人士加盟我们的志愿者之家队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3

秋风徐徐引丹桂,重阳九九送温暖。丹桂飘香,佳节又重阳。10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敬老节。学校根据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主题实践班队活动题材。

各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例:五一路小学的“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壮锦学校的“重阳有真情”、福建路小学的“尊老孝老,心怀感恩”、五一路学校的“敬老助老,从我做起”、东南小学的“九九送温暖、敬老爱老心连心”、五一中路学校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等主题。

二、实践活动内容

(一)城区领导重视,各校领导带头参加实践活动

1、城区教育局领导重视,陆宏书记亲自批示,要求下发《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并要求各校及时上报活动情况。

2、学校领导慰问老教师。东南小学校长莫秀琼、书记黄建宁携教师一行10人在10月5日下午,带上节日礼物,逐户慰问退休老教师。

3、五一路小学校领导九月三十日下午组织慰问团到三位退休老教师家中进行慰问活动。老教师们深感学校对他们的关怀之情。

(二)各校组织学生们的敬老爱老

1、壮锦学校在10月5日的当天,十余名共青团员冒着连绵的阴雨,来到今年九十一岁的'孤寡老人梁大爷家,给他送去水果和节日祝福。梁大爷身边没有一位亲人。重阳节壮锦学校共青团员们的到来,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特别感人的是,共青团员们把同学们写在感恩卡上的祝福语一字一句读给孤寡老人梁大爷听。大爷的眼眶湿润了,孩子们的心更震撼了!

据悉,从20xx年以来,壮锦学校的共青团员们,常常自发到梁大爷家里探望他,还时不时的`给他送去一些日用品,老人都把孩子们看作是亲人。

2、五一中路学校团支部组织表年团员分成六个小组,前往阳光护养院,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不仅送上慰问品送去水果,有的帮忙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他们围在爷爷奶奶身边,听老人讲以前的事情,讲那样艰难的岁月他们是如何坚强的走了过来和点点滴滴,有的学生还给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喂吃水果、粥饭等;有一位患病的潘大娘,她行动不便、语言表达不清楚,许多学生围在她身边,陪她聊天,给她送上生日的祝福,孩子们还给老人们唱歌留影,护养院沉浸在一片愉快祝福声与歌声的欢笑声中。

3、五一路学校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学生深入老年公寓、敬老院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有的同学来到他们的家中,帮助他们清洁室内卫生,陪他们谈心聊天,该七(9)班的覃宇聪和梁萍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到干休所,为老人拖地、擦瓷砖、清扫阳台和厨房,老人们非常感谢她们;九(6)班的陆叶等同学,去到医院里,帮助行动有困难的老人,为老年人送去节日的温暖。

4、各学校还开展了“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三敬”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送爷爷奶奶一个灿烂的笑容”、“替外公外婆泡杯茶”、“与父母聊聊天”、“陪老人散散步”、“写一篇敬老孝亲感恩信”等等,从做一件件具体而看得见模得着的尊老敬老的小事做起,用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长辈。

五一路学校九(8)班的李莹莹、付莉丽、雷欣悦等同学分别写的《时光不老》、《烟雨锁重阳,细雨飘暖情》、《永远年轻的花》等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感想作文,并在网上发表。

5、五一路小学开展“颂重阳诗篇”活动,在班主任的指导和组织安排下,各班举行重阳诗词朗读比赛。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敬老助老,从我做起”主题系列活动,不仅营造出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更渲染、展现了我城区学校师生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不仅加强对传统习俗的了解、增强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更是激发起全体师生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性及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不仅让学生懂得尊老爱老从“爱父母、爱我家、爱爷爷奶奶”的身边“小事”做起,更重要的是广大师生又一次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校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4

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有意义的寒假,进一步充实寒假生活,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促进新课程改革。现特制定寒假活动计划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高度树立安全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寒假期间特别注意居家、饮食、用电、用煤气等方面的安全,学习自护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好防寒防冻工作,注意乘车、船安全,严禁前往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游玩,游玩时必须有家长随同。

2、坚持每天参加体育锻炼30分钟左右,如:跑步、登山、骑自行车、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下棋、使用各种健身器、跳或跑台阶、立定跳远等等。学校各体育训练队(尤其是田径队)的`同学必须进行相应项目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

二、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项目参考如下:

1、开展“节约水电-学生假日行动”。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广泛开展宣传监督活动,让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小手牵大手,带动大家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

2、寻访参观行动。参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慰问xxx老人、寻访重点工程等。如: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舟山博物馆、烈士陵园、舟山连岛工程等。

3、科普行动。进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农村等,学科学、用科学、宣传科学,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建议活动。

4、环保行动。在社区内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5、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体贴孝敬父母,培养良好品德,真正成为一名关爱家庭的小主人。

①做一个星期的家庭主妇,安排家庭的日常开支,打扫卫生,烧菜煮饭。

②组织一次家庭旅游,安排住宿、用膳、联系车子、旅游景点等。

③组织一次家庭民主生活会,对家庭的收支及经济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④上一天班,跟父母一起上班,体验父母上班的辛苦。

6、专题社会调查活动。

①对普陀山日或周客流量、营业额进行调查。

②对夜排档客流量、营业额进行调查。

③对普陀旅游经济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7、献一策活动.作为社会一员,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家乡的发展,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一点建设性的意见。如:

①沈一初发展规划。

②如何改建城区街道。

③如何搞好城区街道卫生。

④怎样才能发挥沈家门的地域优势,发展当地经济。

⑤怎样整顿城区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室、台球室等)

8、组织开展“向一切陋习宣战”义工服务。开展环保宣传、生态环境调查、水资源保护、废旧物品回收以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宣传等活动,主动承担革除陋习中的脏、累、重任务。

活动要求:

1)寒假一开始,每位学生必须到自己所属的社区(居委会)报到,并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会活动2—3次。活动后要如实地在活动手册中填写活动时间、组织单位、实践内容等,同时请社区领导、家长或其他证明人签名确认。

2)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指参加上级部门、学校、社区、班级、集体组织的人数在

3)人以上的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

3)自主性社会实践活动指个体参加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家务劳动等。

4)下学期初各班必须上交的文章及有关材料。

①优秀社会调查报告1——2篇

②社会实践优秀征文1——2篇。

③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申报表(必须要有典型的活动事迹和活动主要收获)。

④学生社会践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活动小组)申报表(指活动小组,必须要有典型的活动事迹和活动成果)。

⑤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总结。学校政教处将对以上文章和活动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评比,评比结果将作为暑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优秀班级考核的参考依据并与班级考核挂钩。

三、广泛开展假期知识技能学习活动

1、认真有效地完成假期作业。

2、关注社会,经常阅读报纸、收看电视新闻。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5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目的:

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进行春节习俗的来由进行调查,是期望大家能够经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调查人员:

郝慕伦

调查方法:

上网搜索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完美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明白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头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明白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十分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日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向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回到人间。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6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时代不停地发展,中西方国家的交流的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从而使很多年轻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流行,反观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界,农历9月初9的重阳节等节日却被我们国人渐渐淡化。就此问题,我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7

一、调查背景

据权威资料表明,上海城里约有70%年龄在14、30岁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其中,90%的人会选择像“JJ”、“纽约客”等可容纳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厅,去参加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发泄旺盛的精力。情侣中88.3%的人会去排场不大的西餐馆享受一顿浪漫的西餐,而还有10.8%会选择在家看电视,共享二人世界。剩下的那部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相聚。综上所述,年轻人向往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到他们所向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文化氛围。上海的圣诞节普及着一种国际视野,文化占有率为70%。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形式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东校区大一、大二级学生为样本进行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统计分析,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过中西方节日的状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问卷设计

问卷的具体设计方面,我们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对传统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操作化,每一个题目量化之后分为五个维度,列出了16个关于传统文化态度的问题,每题都采用1-5计分方式进行打分,根据总分的不同判断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分越低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越高。本次调查设计了性别、年级两个变量,用以探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

三、调查目的

(一)证实课题假设

调查从“了解度”、“参与度”、“认同度及主管观点”以及“大众传媒及文化产品对文化的影响力”四个角度出发,完成了测量,并通过SPSS数据图表和访谈文本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不同变量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较为准确的勾画出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并对每一个题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以求得出支持本次调查假设的结果

(二)围绕课题深入分析

经调查研究表明,西方节日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的主要原因是受商家宣传和新鲜感的刺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性别有关,且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来说较好,其中对节日背景知识的了解会影响大学生节日形式和节日目的的选择。

四、调查结果

(一)样本总体分析

据结果统计,调查对象62%为女性,32%则为男性。令有6%的问卷因未答完的原因被进行了作废处理。

(二)中西方节日受欢迎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喜欢的西方节日,30.95%的学生选择了圣诞节,另外还有7.14%的学生选择了西方情人节。剩余样本中,有85.71%的喜欢春节。而中秋节的受欢迎程度紧随其次。

(三)调查样本对中西方节日的态度

1、西方节日

47.62%的人觉得之所以过西方节日是因为其有趣,庆祝形式多样,新颖时尚,能更好的彰显个性。并且很有氛围,是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的好机会。16.67%的人觉得过那些西方节日很有代表性意义,例如:父、母亲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另有4.76%认为西方节日非常乏味,无非是人们为了自己的那些娱乐购物等活动找些借口,亦或纯属商业炒作。而剩余30.95%对其态度比较冷淡,觉得和自己无关,终其背景不是发生在中国,更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过了也没意义。

2、中国传统节日

90%的人表示绝对会过节庆祝。大部分人认为是这长久以来的风俗习惯、观念以及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是家人朋友之间联络感情的一个机会。个别几个表示,大家都这么过,就跟着而已。3%的人表示因工作等原因不过节。另外7%显示为无所谓。

3、对现状的理解

45%认为,“洋节流行”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严肃内敛,大学生才通过西方的节日增加娱乐、宣泄情绪,其实处于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动摇。虽然会有一定冲击,但不会影响中国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25%认为,西方节日带来新鲜感,大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只是一时流行,商业文化,冲击很小。还有一部分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崇洋媚外,中国传统节日已被西方节日所取代,中国传统文化收到的冲击非常大,已经岌岌可危。

4、庆祝节日对自身的`影响

西方:增加了向亲朋好友表情达意的机会;增加了娱乐开销;减少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极少部分认为,没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而已;很好,有假期。

五、分析

(一)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就有对外的各方面交流,尤其在文化领域更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统治阶级的策闭目塞听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逐渐落后。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西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作为中西方文化扩散的分水岭,自之后,外来风土文化纷至沓来,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对此现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三)西方节日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传统的端午、中秋节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与此同时,过洋节也一夜之间风靡校园。

(四)调查报告分析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认为大学生对中西节日文化的态度有如下四点:首先,多数大学生都喜欢过西方花样繁多的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表现更多的则是一种内在的感情,与自身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喜欢西方节日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趣味性,并可借此于亲朋好友大肆庆祝,而商家借机名目繁多的宣传活动也有部分关系,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更多的是建立在体会其深层的文化背景上的,是对自身感情与历史与国家本质的融合;第三,对中西文化相对立的现状,多数人认为西方文化盛行是表面现象,只是严肃内敛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让年轻人充分宣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会受到一定冲击,但并不会真正影响其主导地位,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力的冲击下以岌岌可危;最后,人们认为无论过中西方节日都是为了更好的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还有各种假期,但同时却增加了娱乐开销。

我想,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动势在必行,但在中外交流活动频繁的当下,外来文化疯狂涌入是无法阻挡的现实,而其未必绝对是坏事,哲学上讲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有矛盾是必然的,但可否更好的使中外文化相结合,更具有中国特色!

六、结论

大学生过洋节是受到商家广告宣传的刺激,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此,我们选择了从中西方节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个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今天的年轻人是否淡忘了传统,是否逐渐被西方同化,我们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什么依据和建议?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将通过自己的研究去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尝试为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8

为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镇深入挖掘重阳节浓厚的文化内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活动主题,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引导人们认识、尊重、传承传统。

一,志愿服务,关爱老人。

为了让老年人了解时事、政治、医疗卫生等知识,10月20日上午,村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我给老年人(报)读书暨全民(老年人)读书宣传活动”。活动一大早,就有不少老人来到村图书馆看报纸。志愿者们热情地为老人挑选报纸和书籍,帮助他们识别不熟悉的单词。志愿者还深入社区走访,向老人发放日报、法制报、健康杂志。由于老人阅读不清,志愿者们热情地给他们读报纸,通过读书聊天给老人带来时事知识和健康知识。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也让老人在志愿者温暖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舒适的重阳节。

二、是文艺演出,关爱老人。

10月21日,镇文化志愿服务团以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为镇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演出。在养老院,志愿者为老人表演了各种文化节目,包括舞蹈、唱歌、健美操和当地民歌。老人们的热情高涨,熟悉的旋律引起老人们的共鸣。很多老人跟着哼唱,和志愿者一起打着欢快的节拍,很快融入到活动中。台上台下都是欢声笑语。老人们也纷纷表示,今天的节目很精彩,希望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演出结束后,文化志愿者还为老人们上了一堂文化大讲堂——老年人回春操培训,让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身体保健,促进身体健康。

三、保健,真心祝福老人。

23日上午,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美丽凤凰”慢跑在湖边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张家港市老年竞走队、全市老年慢跑爱好者等老年活动团队的积极参与。市文明办副主任、市老年协会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凤凰镇宣传委员会介绍了该镇的相关情况。市文明办副主任宣布活动开始。活动中,老年慢跑者沿着湖滨大道漫步,赏秋风、赏湖光山色、赏风景、慢跑,既锻炼了身体,又达到了赏秋、赏心情的目的。绕着凤凰湖跑了一圈,参与者都觉得很开心。他们纷纷表示,在美丽凤凰生活岸上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最适合的活动主题:“平安让你快乐保持健康”。

10月24日下午,凤凰镇计生部门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马医生、西漳医院石医生组织开展了“让我们现在就一起生活”的保健讲座,60余名社区老人和社工参加。首先,马博士将进行保健知识讲座,说明老年人在日常饮食、锻炼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并告知他们在出现头晕、触电、跌倒等情况时相应的急救措施。马医生还为每位老人量了血压,并告诉他注意事项。石医生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答疑解惑,提出合理化建议,欢迎老人们近期到医院进行常规体检。整个活动在热烈和谐的气氛中度过。活动结束,大家又相约月底带这些老人去听他们喜欢的锡剧。

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9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几个对中秋节特别感兴趣,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研究子课题《瑞安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瑞安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我们小组的成员

组长:陈天乐;副组长:陈彤瑶;组员:缪群翔、蔡亚兴、郭舒怡、缪镇远、吴奕墨、虞舒雯、王彦超、郑林亦心、李深涵、黄瑞荣、谢尚栋

二、我们的研究任务

了解中秋节起源;了解各族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中秋节饮食习俗;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进行哪些其他活动;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故事。

三、我们研究的过程

第三周到第五周:确定研究子课题,确定小组人员;明确小组分工、商量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组成研究小小组,确立小组长。

第六周到第十一周:根据研究内容分头进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情况交流;小小组分头自查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再继续研究。

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各小小组整理资料;组员写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各小组长写研究报告;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人都发言)。

第十六周:写小组研究报告。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书店看有关书籍、问家长老师以及有经验的老人等方式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实践中,我们还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部分研究活动内容。

五、我们研究的成果

(一)中秋节的起源

经过我们组成员上网、上阅览室上书店查阅课外书,了解到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成了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宋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但人们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唐代,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吃着月饼,共同赏月叙谈。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我们看到的中秋节

现在的中秋节被各种月饼填满了。月饼越做越好,包装越来越豪华,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节日前夕,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这一天,妈妈和我拎着月饼早早来到了外婆家。晚饭时分,外婆外公在家里摆开八仙桌,接着在桌上面放置了十只高盘,分别盛放花生,柚、五味香糕,绿豆糕,杏仁酥、苹果、桔、梨等果品。听外婆说有的家庭还将收藏的古玩、花卉、盆景、玲珑奇巧的玩具摆放出来,俗称“小摆设”。瑞安城关中秋节小摆设在温州是出了名的呢。此外“炒粉干” “吃番鸭”“吃芋头”也是咱瑞安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呢。可是现在,大家不兴吃这些东西了,而是喜欢摆一桌酒席,大家聚一聚。

不一会儿,大家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来了,家里变得好热闹。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着外婆准备的丰盛的酒肴,品尝着精美的月饼,一边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只是遗憾的是这天是阴天,没有月亮,否则,那“分外明”的中秋圆月,一定会给我们的聚会增添许多诗情画意。

六、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如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知道了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又称“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月夕”等等,还知道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中秋节习俗。此外,我还收集了不少中秋节的传说和诗词,发现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对月” 独酌,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如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月下独酌》《关山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苏轼的《中秋月》等。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提高了我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10

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

二、调查地点:黑龙江xxx大学一食堂

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五、调查人:XXXX

前言

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

1.正月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

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3.元宵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4.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

5.寒食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6.清明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光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7.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8.端午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但是人们却没有以前那种万人空巷的热情了。

9.七夕

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固然,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青年男女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的艰难,但恰恰唯其艰难和险阻,才激发起坚韧和持久,因此,这个故事才会长久地在人们中流传,才会附丽到七月七日这个仲夏夜的晚上,遥望星汉灿烂,而天河渺渺,独有天孙(织女星)闪闪烁烁,向着彼岸的河鼓(牛郎星)传递着她那永恒的爱。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

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10.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

11.中秋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12.重阳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

13.腊八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

“腊八粥”流传了下来,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

14.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每家每户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结尾

通过这次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的调查,我觉得自己收获了许多许多,还知道了一些平时所不知道或不清楚的节日,有句话说得好:“做人不能忘本”,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在日渐丰富的文化的熏陶中,我们更不能忘记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个大学生,更因为我们是个中国人,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将之继承和传递下去,一代接着一代。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二. 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中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中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中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中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国家能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举办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当代在校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12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丰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漳州五中于10月8日至10月26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

(一)20xx年XX月XX日下午第三节开展了“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团队活动。各班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作用,以学生为主导,利用视频、唱歌、PPT演示、问答、竞赛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重阳节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主动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品质。

(二)开展重阳节手抄报比赛

此次活动主题是“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在初中历史组老师的支持下,各班学生踊跃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表达了敬老的情感。

通过历史组老师的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通过此次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传统,培养了学生主动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品质,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的意识,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

(三)到福利院开展慰问老人活动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让老人感受到这个社会充满了爱,有一个安心舒心的环境安度晚年,漳州五中团委会于10月12日组织12名志愿者到福利院开展尊老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为老人们送来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同时为老人送来了最真诚的祝福和问候。随后,志愿者们到各自的房间,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并和老人促膝交谈,使得平日里十分安静的地方一下子热闹起来。志愿者们带着满脸的微笑,满怀热情地走到老人的身边,捎去问候,给老人献歌展艺,共同谈天说地,使得大家乐不可支,其乐融融。老人亦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与志愿者欢歌笑语。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给老人带来了欢乐,让老人孩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青少年懂得尊老、爱老、助老。同时希望此次活动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让更多人来关心这些孤寡老人,改善老人的生活状况。

重阳节活动总结报告大学生 篇13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