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的文档处理技能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管理能力,借鉴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通过分析优秀范文,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和思想,“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内容,请把这个页面收藏起来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查看了!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1】
这篇文章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至上的女青年。她因为失落在个人追求的涡流中,对生活感到悲观,以致使她的思想显得懦弱、空虚。然而,她尽管在肺病中挣扎,仿佛自暴自弃,却又是一个心地善良、嫉恨卑俗、狂卷倨傲而富有理性的知识女性。莎菲渴望纯洁的爱情,要求“享有我生的一切。”可是,她又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里不会任她去求得她所要的来满足她的欲望。”她就在这理想与现时的极端矛盾中做着痛苦的挣扎、叛逆的绝叫。
她不爱没有男子气的、动不动就爱哭泣的苇弟,对待苇弟狂热的、真率的爱,我想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性都会感动,并且因为感动而接受他。毕竟在当时女性所追求的就是一个能够疼爱自己的丈夫。但莎菲不是,她有的只是同情和祝福,因为她所追求的是纯洁脱俗的爱。“苇弟,你在爱我!但他抓住过我吗?自然,我是不能负一点责,一个女人是应当这样。其实,我算够忠厚了;我不相信会有第二个女人这样不捉弄他的,并且我还在确确实实地可怜他”“我看见安安闲闲坐在我房里的凌吉士,不禁又可怜到苇弟。我祝祷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忽略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入到那不可拔的、渺茫的悲境里;我更愿有那么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觉得空虚啊!”莎菲是善良的,但又是那么倔强那么执着,她不肯因为同情,因为苇弟真诚的爱,而接受苇弟,那样就玷污了她所追求的神圣、纯洁的爱。也正因为她的执着,才造成了她对凌吉士复杂矛盾的态度。
对于凌吉士,她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带给了自己对爱的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他又再一次让自己绝望。“我有如此一个美的梦想,这梦想是凌吉士给我的。然而同时又为他而破灭。我因了他才能满饮着青春的醇酒,在爱情的微笑中度过了清晨;但因了他,我认识了人生这玩艺,而灰心而又想到死。”最后她还是没有妥协,她觉得凌吉士根本不懂爱情。“他还不懂得真的爱情呢,他确是不懂……他真得到过一个女人的爱吗?他爱过一个女人吗?我敢说不曾!”她所追求的爱情是什么呢?在莎菲眼里,凌吉士根本不懂她,“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欢喜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这样一长串的疑问,让我们每个人震撼。也是她对自己的爱情观最有力的宣言。她最后决心弃绝凌吉士,“自然我不会爱他,这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肯定要经历痛苦的挣扎,然而,她还是告诉自己,我胜利了。
“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文章是以这样的独白结束的。其实莎菲并不可怜,虽然她病态,她悲观,但同时她激进,她自我。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她,甚至有人讨厌这样一个形象。然而,莎菲通过对自己的“毁灭”向我们展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去思考,思考价值,思考爱情,思考人生的价值。面对人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2】
最近读了《莎非女士的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记述了莎菲对凌吉工的爱的纠结与痛苦。明知凌吉士的卑劣灵魂却还是因为爱而忍不住想念期待,莎菲纠结于理性的爱情观一不能爱上渣男和不受控制的爱意一忍不住的想念与期待他的到来。想引起凌专土的注意但又怕自己表现出爱意后被凌吉士抛弃.毕竟他的外貌足够俊俏,他的优秀又那么吸引人
理性的莎菲为了阻止、切断自己对凌吉土的爱意选择逃避到西山但又悲哀地发现自己选择离开也不过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又会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心怡的他.
实际上,读这本书时我觉得莎菲女士对吉凌仕的态度,追爱的过程中挣扎态度与现在的女性都很像。实际上作者描写出了所有女生追爱时的心理不论古今,女生的心思也不过都是这样。喜欢一个人但却又会担心她是否值得嘱托自己的一生。特别是在遇到优秀的人时更加会多虑。而之所以说莎菲像现代女性是因为在她那个年代敢于打破封建道德观倒追男生实属不易。
而她追爱心历路程更是看的我揪心。爱上有家室的渣男和你搞暧昧却不给你承诺。让你在想要放弃时却又突然出现让好不容易平静的心底又波澜起伏。一句“我有承诺过喜欢你么”便将苦苦挣扎于爱情里的莎菲打回现实。
我同情莎菲的遭遇,但又因为只是个旁观者而忍不住从道德的制高点去责怪她,怪她作,怪她爱错人。可是有时候感情好像真的不受自己控制呢。这么想来我好像只能希望天下所有女子都能爱而有所得,你爱之人亦对你有情。希望每个女生都拥有一份美满的爱情,在爱情里不那么卑微。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3】
很喜欢《莎菲女士的日记》,虽然几个朋友都觉得它又枯燥又纠结,神经兮兮。而我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看着,竟不知道莎菲是莎菲,是丁玲,还是另一个自己。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心高气傲、而又希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依靠自身去获得完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莎菲,这是一个病榻上的女人,渴望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她把最内心的情感包扎起来,让亦真亦幻的痛苦与快乐、落寞与激情吞噬着自己。她渴望拥抱这个世界,却又踌躇不前;她渴望追求真爱,却又不愿妥协。一本日记,记录了她所有的心事,将这个女人最私密的情感展露无遗。
莎菲是个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代表。个性张扬的典型,形象出众。而我仿佛也进入了那个世界,充满了渴望,强烈的压抑感充斥着空气,等待下一秒的爆发。可事实是我在下一个世纪,无法轮回。只能在那油墨香中找寻迷失的方向。
不知道莎菲是否真的存在,或许是虚构的人物。全篇采用日记体裁,描写了主人公莎菲在养病期间的内心独白,和以女性的视角看得的人间百态。主人公是莎菲,围绕在莎菲身边的每一个角色都衬托出其的抑郁,纠结的形象。
忧与爱交错的重现,交杂着内心的求知欲。在一个身患疾病的女子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有些先进思想的文人总喜欢安静的地方,而常常又渴求在热闹中升华。莎菲的体弱多病更让她觉得性情烦躁,即使有苇弟,有朋友的时时家访,也觉得事事不顺。孤僻的闷常常笼罩在心头,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格格不入造就了她的性格:思想的抗拒,卑微的低头,在事前的鄙夷。
莎菲是一个真诚的女人,她爱她的朋友毓芳和云霖,也在乎童年时关系最好的朋友,以至于每每见到与其极其相似的剑如,她也会那么介意当初为何不回应她寄出的八封长信。她气得只想哭却纵声而笑,她痛恨过去,痛恨自己不可追悔的无赖行为。她是一个爱面子的女人。面对苇弟的求爱,她从不欺骗和玩弄他,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她毅然地拒绝了苇弟,却又总是将苇弟弄哭自己却很得意。
莎菲是一个内敛的女人,她向往爱情却又胆怯退缩,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要着那样东西,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地让他自己送来。”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懂得矜持却又会取巧,以至于终究等来爱人的真心表白。可却因为她内心的高尚,她鄙弃凌吉士内心的世俗,单单只是一副好皮囊也不能使她失去本有的纯洁与真实,她终究还是推开了他。
分析莎菲的形象,一个对爱情具有憧憬般的妙龄女子。在文章一开始就显示的十分突出,“但我却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似乎都隔得我太远。”无论是住店的旅客的唤叫,还是电话旁的喧闹对语,加之语言的渲染,写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蔑视周围的低俗,痛恨落后的低潮。又极力追求新的事物。在给剑如写了八封信都杳无音讯之后就像遭到了不可原谅的待遇,就不理会剑如,尴尬的碰面场面却故作陌生,最终内心的蛊惑受不住虚情假意的掩饰,独自离开。可见莎菲的孤独与任性。
本想以胜利者的姿态获得爱情的莎菲,其实在推脱和阻挠中,早就失去了自我,那么波澜的内心,那样起伏着的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情爱的唾弃。莎菲的遭遇显示人性的莫测,塑造性格的典型性。具有反叛精神的女子总是不盲目的,忧心忡忡的表现更加觉得自己觉得这个世界的灰色。她激起我内心的波澜,让我自觉能感到,我便是莎菲,虽然我身体健康,但我同她一样内心矛盾。
莎菲的日记让我们初次看到了女性隐蔽的情爱观,也反映出现代背井离乡、来到都市闯荡的女性内心的苦闷、矛盾,精神的孤独和迷惘。莎菲的心路历程激荡而热烈,狂热而赤诚,但是到最后,却只留给读者一个不可知的结局,莎菲的未来会怎样还待我们自己去实现。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4】
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地描绘了“五四”时期是一个青年女性——莎菲追求爱情的心理。小说大胆而细腻地揭示出莎菲矛盾的内心。她不甘沉沦、堕落却又找不到出路,因患病想着“死了也活该”,这样便可减轻朋友的负担。莎菲一开始总是呆呆的坐着,等时间的过去,傻傻地一次又一次煨着不定是要吃的牛奶,只是为了在刮风天免除烦恼。从中可以看出她的百无聊赖、空虚与无奈,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或许这也是“五四”退潮期青年知识女性彷徨无主形象的真实写照。
莎菲渴望着爱情,一直在追求着爱情。她对自己所渴求的爱情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与认知。她走上社会后,发现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她的好朋友毓芳与云霖对她很好,对她百般照顾,但只能在生活上关照却不能理解她,她的精神世界是极度空虚的,她想要寻找一个灵魂上的伴侣,但是她身边的异性朋友很让她失望。苇弟虽然与其他让她心烦的人不同,当她“一听到那特有的`急遽的皮鞋声从走廊的那端传来时,我的心似乎便从一种窒息中透出一口气来感到舒适”,但当苇弟的爱意被莎菲捕捉到时,她又有些不高兴,她埋怨:为什么他不可以再多的懂得我些呢?莎菲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她清清楚楚的,她渴求的是真真正正的超越肉体的交流,如若做不到心灵上的交流,那么那些爱,于她是一文不值的。苇弟善良单纯,老实温存,又值得信赖,无奈他不了解莎菲内心的挣扎,不了解她的痛苦,她真正渴求的温暖,也无法激起莎菲的激情,他只会流眼泪,听不到莎菲心中叛逆的绝叫。莎菲与凌吉士的爱情是建立在她还没发现凌吉士的丑恶嘴脸之前,但她的厌恶却又言行不一,她还是愿意和凌吉士发生身体接触,甚至几回不见凌吉士还感觉少些什么,这样的矛盾心理一直缠着莎菲,所以她想逃避这种生活。
莎菲是叛逆的,她是矛盾的,文中多次提到她气得只想哭,但她却纵声地笑。她会偷偷丢下自己所请的客,悄悄回来,只因一个不速之客损害了她的自尊心;当她对苇弟说了一些不近人情的话后,她又会后悔,又会反省,又会害怕,认为自己是有罪过的,是不配承受别人的真挚的爱的女人;她因自己的肺病而对社会、生活失去希望,不再希望有人对她付出感情,但她却梦想可以使她没有什么遗憾在她死的时候的一些事情:睡在一间极精致的卧房的睡榻上,姐姐们跪在榻前的熊皮毡子上为自己祈祷,父亲悄悄地朝着窗外叹息,朋友们忠实的眼泪……她又如此迫切的需要人间的情感,想要从中获得一种被关怀的满足感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莎菲的叛逆源于一种孤独,是一种对无望人生的无谓挣扎。她是一个不同于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女性,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适应旧的社会。
莎菲“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她的人生,她的爱情,都很悲哀,不禁让人唏嘘。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高尚的情趣和共同理想之上两情相悦充满现代色彩的爱情,但在这个时代中,她注定得不到,但她仍追求过,疯狂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的绝叫者。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5】
封面上镶嵌着精美的花边,书页间洋溢着淡淡的香气,每一页都记录着莎菲女士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士,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从年轻时代开始,莎菲女士就开始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醒来,她就会拿起那本精美的日记本,记录着今天的心情和计划。有时候是对一天的期待,有时候是对过去的反思,每一篇日记都是她内心的深情表达。
莎菲女士是一个独立而坚强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她拥有着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她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奋斗的点滴,每一个成功和失败都被她坦诚地记录下来。她不畏艰难,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除了工作之外,莎菲女士还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她喜欢漫步在花园里,欣赏春天的花朵和夏日的阳光。她也喜欢阅读,结识新的朋友,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这一切都被她精心记录在日记里,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岁月的流逝,莎菲女士的日记本变得越来越厚,记录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她记录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孩子的成长,也记录了自己的种种感悟和体会。每一页都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页,每一句话都是她内心的真情流露。
在某个春天的傍晚,莎菲女士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翻阅着那本厚厚的日记本。回顾着自己的一生,她感慨万千,泪如雨下。她想起了年轻时代的梦想和追求,想起了中年时代的坚持和努力,也想起了晚年时代的平静和满足。这本日记本见证了她一生的辉煌和坎坷,也见证了她内心的坚强和柔软。
莎菲女士对自己的日记视若珍宝,她把它当作自己心灵的倾诉者,也当作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工具。每当她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她就会翻阅日记本,寻找答案和启示。在那本日记本里,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莎菲女士的日记本像一本魔法书,记录着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情感。它是她生活的延伸,也是她心灵的抚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莎菲女士的日记本是她宁静的港湾,是她永恒的忠实伴侣。
莎菲女士对自己的日记本有着极大的眷恋和情感。她希望将这份珍贵的遗产传承给后代,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梦想。她相信,在这本日记本里,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启发后人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莎菲女士的日记本终将成为一本经典,记录着一个女性的成长和成就。在那本精美的封面下,是一个女性坚强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独立而自信的灵魂。这本日记本见证了一个女性的一生,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愿莎菲女士的日记本永远流传下去,激励后人勇敢面对生活,珍惜每一个瞬间。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6】
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地描绘了“五四”时期是一个青年女性——莎菲追求爱情的心理。丁玲笔下的莎菲,是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代表。个性张扬的典型,形象出众。而我也仿佛进入了那个世界,充满了渴望,强烈的压抑感充斥着空气,等待着下一秒的爆发。可事实是我在下一个世纪,无法轮回。只能在油墨香中找寻迷失的方向。
日记体借用一个人的视角去看其他的所以人,这种文体的好处就在于能细腻地展现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莎菲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丰富复杂的人物。她不甘沉沦、堕落却又找不到出路,因患病想着“死了也活该”,这样便可减轻朋友的负担。
莎菲渴望着爱情,一直在追求着爱情。她对自己所渴求的爱情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与认知。她走上社会后,发现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她的好朋友毓芳与云霖对她很好,对她百般照顾,但只能在生活上关照却不能理解她,她的精神世界是极度空虚的,她想要寻找一个灵魂上的伴侣,但是她身边的异性朋友很让她失望。她渴求的是真真正正的超越肉体的交流,如若做不到心灵上的交流,那么那些爱,于她是一文不值的。莎菲的爱情其实有着对自我,对欲望的渴望。她希望的爱情是激烈的,情感汹涌的,绝对不是那种压抑的.,遵循繁琐礼数的情感。莎菲对于凌吉士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她确实爱他,为了见他,不惜不顾疾病搬家。她渴望从他那里获得情人间的互动,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嫌隙他的,她厌恶他的态度却又渴望和他有身体上的接触,所以她又是言行不一,自我矛盾着。在这种矛盾的压力下,她最终选择了逃避拒绝了凌吉士。崩溃的南下,挥一挥手,代表离开,不再爱你了,丑恶的隐藏让现实的鄙夷刺痛心灵。推开你的身躯,代表恨你,不再回首,掩盖心灵的窗户。这又可见她对于爱情是个理想主义者。
莎菲的遭遇显示人性的莫测,塑造性格的典型性。具有反叛精神的女士总是不盲目的,忧心忡忡的表现更加显得自己觉得这个世界的灰色。
莎菲是叛逆的,她是矛盾的,文中多次提到她气得只想哭,但她却纵声地笑。她会偷偷丢下自己所请的客,悄悄回来,只因一个不速之客损害了她的自尊心;当她对苇弟说了一些不近人情的话后,她又会后悔,又会反省,又会害怕,认为自己是有罪过的,是不配承受别人的真挚的爱的女人;她因自己的肺病而对社会、生活失去希望,不再希望有人对她付出感情,她又如此迫切的需要人间的情感,想要从中获得一种被关怀的满足感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莎菲的叛逆源于一种孤独,是一种对无望人生的无谓挣扎。她是一个不同于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女性,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适应旧的社会。
莎菲“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她的人生,她的爱情,都很悲哀,不禁让人唏嘘。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高尚的情趣和共同理想之上两情相悦充满现代色彩的爱情,但在这个时代中,她注定得不到,但她仍追求过,疯狂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的绝叫者。
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莎菲这样情感丰富性格复杂的人物的塑造,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字里行间及莎菲的心理中有鲜明的体现,丁玲早期确实是一个个性独特的作家,可惜在往后的日子里,历经反古,监禁,流放。这位曾经的个性作家逐渐凋零,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
作者:陈蓉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7】
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痛苦的女性,这时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卑微、痛苦、没有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索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至上的年轻女性。由于迷失在个人追求的漩涡中,她对生活感到悲观,这使她的思想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尽管她与肺病抗争,仿佛已经放弃了,但她是一个善良、可恨、傲慢、理性的知识女性。莎菲渴望纯洁的爱情,要求“享有我生的一切。”可是,她又清楚地看到:
“这个社会里不会任她去求得她所要的来满足她的欲望。”她就在这理想与现时的极端矛盾中做着痛苦的挣扎、叛逆的绝叫。
她不爱苇弟,苇弟没有男子气概,随时都爱哭。她以狂热而真诚的爱对待苇弟。我想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性都会被感动,接受他,因为她们被感动了。毕竟在当时女性所追求的就是一个能够疼爱自己的丈夫。但索菲不是。她所拥有的只是同情和祝福,因为她追求的是纯洁而优雅的爱。
“苇弟,你在爱我!但他抓住过我吗?自然,我是不能负一点责,一个女人是应当这样。
其实,我算够忠厚了;我不相信会有第二个女人这样不捉弄他的,并且我还在确确实实地可怜他”“我看见安安闲闲坐在我房里的凌吉士,不禁又可怜到苇弟。我祝祷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忽略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入到那不可拔的、渺茫的悲境里;我更愿有那么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觉得空虚啊!”莎菲是善良的,但又是那么倔强那么执着,她不肯因为同情,因为苇弟真诚的爱,而接受苇弟,那样就玷污了她所追求的神圣、纯洁的爱。
也正是因为她的执着,才形成了她对凌志复杂矛盾的态度。
对于凌志来说,她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带来了对爱的冲动和渴望,另一方面,他又让自己绝望了。“我有如此一个美的梦想,这梦想是凌吉士给我的。然而同时又为他而破灭。
我因了他才能满饮着青春的醇酒,在爱情的微笑中度过了清晨;但因了他,我认识了人生这玩艺,而灰心而又想到死。”最后她还是没有妥协,她觉得凌吉士根本不懂爱情。“他还不懂得真的爱情呢,他确是不懂……他真得到过一个女人的爱吗?
他爱过一个女人吗?我敢说不曾!”她所追求的爱情是什么呢?
在莎菲眼里,凌吉士根本不懂她,“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欢喜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
”这样一长串的疑问,让我们每个人震撼。也是她对自己的爱情观最有力的宣言。她最后决心弃绝凌吉士,“自然我不会爱他,这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
”肯定要经历痛苦的挣扎,然而,她还是告诉自己,我胜利了。
事实上,索菲并不可怜。尽管她病态而悲观,但她激进而以自我为中心。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她,甚至有些人讨厌这样的形象。然而,莎菲通过对自己的“毁灭”向我们展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去思考,思考价值,思考爱情,思考人生的价值。
面对人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8】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挣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小说通过身患肺病的莎菲写日记的方式,细致地刻画了莎菲的心理,叙述了莎菲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莎菲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五四”后一些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和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
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具有特殊的文学魅力,更由于作者在小说里使用了对疾病及有病的身体的描写这一独特手法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控制小说情节的展开,并进而界定了小说女主人公莎菲的内心世界及其个人身份认同。
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看过“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500字”的人还看了:
1.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9】
第一篇:奋斗的开始
尊敬的读者,
我决定记录下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以此来记录我的成长和经历。我叫莎菲,是一个年轻有抱负的女士,正面临人生的道路分岔。我曾经是一个安逸而平凡的人,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当我遇到了一个改变一切的机会,我察觉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潜力。
起初,我经常问自己,什么能让我的生活变得不再乏味?我开始寻找答案,阅读各种书籍,探索各种可能性。最终,我发现,改变的关键不在于外部环境,而在于内心的转变。
我决定从自己做起,拒绝安逸和平庸。我开始制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我深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需要勇气和毅力。
于是,我辞掉了舒适的工作,并在一个新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全新的挑战。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充满了未知和冒险,但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这座城市迥然不同于我过去熟悉的地方。我在这里没有亲人和朋友,只有我自己。我刻意与这座城市深度融合,我花时间去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我找到了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我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并且伴随着成长的喜悦。
然而,我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但我从未放弃。我时刻告诫自己,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开创属于我的未来。
我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注重外貌和内在的修养。每天早晨,我都会花时间打理自己的形象,提升自信和魅力。并且,我也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内在。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和社交活动,我将自己不断锻炼和提升。
尽管在奋斗的路上,我有时会迷茫和感到累倦,但我从未后悔我的选择。我的日记将见证我从一个平凡人变成一个自信和有成就感的女士。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我能够追求到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谨此为止。
莎菲女士
第二篇:努力与收获
亲爱的读者,
又是一个新的早晨。我打开日记,想记录下自己最近的感想和经历。
自从上次写日记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不再是那个迷茫和无所事事的女子,而是一个有方向有目标的人。
我找到了我的热情所在,并努力追寻着它们。我深深爱上了摄影,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创造和表达的机会。于是,我决定将我的爱好转变为一份事业。
我开始参加摄影课程和工作坊,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我每天都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那些美不胜收的瞬间。我喜欢拍摄各种不同的题材,从大自然的美景到人类的情感表达。
逐渐地,我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我的照片参加了一些摄影比赛,并获得了一些奖项。这些荣誉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我决定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摄影事业。
我开始拍摄一些商业项目,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专业的摄影服务。我努力地与客户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以拍摄出最符合他们期望的作品。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的业务逐渐蓬勃发展。
然而,我深知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我继续参加各种摄影展览和工作坊,与其他摄影师交流和分享经验。我也积极关注摄影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潮流和市场需求,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除了事业的成功,我也在个人生活中获得了幸福和满足。我遇到了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伴侣,他支持和鼓励我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一起探索世界、感受生活,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感激这个更美好的开始,也感激自己的坚持与努力。我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会等待着我。
谨此为止。
莎菲女士
以上为莎菲女士日记的两篇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10】
**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地描绘了“五四”时期是一个青年女性——莎菲追求爱情的心理。**大胆而细腻地揭示出莎菲矛盾的内心。她不甘沉沦、堕落却又找不到出路,因患病想着“死了也活该”,这样便可减轻朋友的负担。
莎菲一开始总是呆呆的坐着,等时间的过去,傻傻地一次又一次煨着不定是要吃的牛奶,只是为了在刮风天免除烦恼。从中可以看出她的百无聊赖、空虚与无奈,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或许这也是“五四”退潮期青年知识女性彷徨无主形象的真实写照。
莎菲渴望着爱情,一直在追求着爱情。她对自己所渴望的爱情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认识。她走上社会后,发现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她的好朋友毓芳与云霖对她很好,对她百般照顾,但只能在生活上关照却不能理解她,她的精神世界是极度空虚的,她想要寻找一个灵魂上的伴侣,但是她身边的异性朋友很让她失望。
苇弟虽然与其他让她心烦的人不同,当她“一听到那特有的急遽的皮鞋声从走廊的那端传来时,我的心似乎便从一种窒息中透出一口气来感到舒适”,但当苇弟的爱意被莎菲捕捉到时,她又有些不高兴,她埋怨:为什么他不可以再多的懂得我些呢?莎菲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她清清楚楚的,她渴求的是真真正正的超越肉体的交流,如若做不到心灵上的交流,那么那些爱,于她是一文不值的。
苇弟善良单纯,老实温存,又值得信赖,无奈他不了解莎菲内心的挣扎,不了解她的痛苦,她真正渴求的温暖,也无法激起莎菲的激情,他只会流眼泪,听不到莎菲心中叛逆的绝叫。莎菲与凌吉士的爱情是建立在她还没发现凌吉士的丑恶嘴脸之前,但她的厌恶却又言行不一,她还是愿意和凌吉士发生身体接触,甚至几回不见凌吉士还感觉少些什么,这样的矛盾心理一直缠着莎菲,所以她想逃避这种生活。
苏菲很叛逆,她很矛盾,文章反复提到她只想哭,但她笑了。她会偷偷丢下自己所请的客,悄悄回来,只因一个不速之客损害了她的自尊心;当她对苇弟说了一些不近人情的话后,她又会后悔,又会反省,又会害怕,认为自己是有罪过的,是不配承受别人的真挚的爱的女人;她因自己的肺病而对社会、生活失去希望,不再希望有人对她付出感情,但她却梦想可以使她没有什么遗憾在她死的时候的一些事情:睡在一间极精致的卧房的睡榻上,姐姐们跪在榻前的熊皮毡子上为自己祈祷,父亲悄悄地朝着窗外叹息,朋友们忠实的眼泪……她又如此迫切的需要人间的情感,想要从中获得一种被关怀的满足感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索菲的反叛源于一种孤独,一种为无望的生活而无意义的挣扎。她是一个不同于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女性,这使得她无法适应旧社会。
莎菲“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她的人生,她的爱情,都很悲哀,不禁让人唏嘘。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高尚的情趣和共同理想之上两情相悦充满现代色彩的爱情,但在这个时代中,她注定得不到,但她仍追求过,疯狂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的绝叫者。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11】
读莎菲女士的日记》有感-空间情感日志
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曾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有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论断: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在这里我暂且不探讨莎菲女士是否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我想,读过莎菲内心的表白,叛逆可以说淋漓尽致地概括了她的性格特点之一。
丁玲以日记这一文本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女士的心理发展历程,整个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按照时间叙说,情感真挚可触,给我以形式上的新鲜感,另外也满足了我窥探人物内心深处面貌的卑劣的好奇心。如莎菲女士所说:希求人了解,而以想方设计用文字来反复说明的日记给人看,已够是多么可伤心的事!但恰是这样,即使我无法把握亦主人公亦作者的灵魂深处的语言,但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主人公的苦闷和对待情感的独特看法。
也许是多日来的疾病,加之因人的心情来评价的灰沉沉的天气,使得莎菲日渐消沉和消极。但是我更相信是社会因素的影响,莎菲知道,社会是不会准许任她去满足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所以她一直忍耐、克制情感,甚至于拒绝外界的打扰和关爱,而这似乎暗示了当时大革命的失败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打击和失望。
其实,莎菲并非无情,且对凌吉士一见钟情,正像不同的女生对高贵与端庄的灵魂都有着同样的趋向性,以致莎后来对凌一直念念不忘。在后来的接触中,莎对凌的感觉有自己的一丝影子,与凌的交流中发现他不好意思,在她进行审美观照中,她将自己的意识和感情以至于整个自己全移入其中,换而言之,她在凌中看到自己的相似性,两者统一,从而产生美感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这一点与立普说的移情有几分相似。然而,莎似乎与生俱来的复杂的情感里渗透着自尊和理智的血液,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情绪,当她发现凌思想之简单、灵魂之拙劣时痛苦万分,当灵与肉相分离时,她也只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罢。在《简爱》中,对爱情保持忠诚的信念和原则的简对主人罗切斯特产生缠绵不断的依恋但不得不离去,而罗已有未离婚的妻子,此后简深知一种从内心蔑视自己的痛苦就会主宰她自己,便毅然离开桑菲尔德。凭借理智清醒的认识,即使经过内心千万般痛苦的挣扎,简也不能逾越内心过不去的坎。当一件事情与自己的初衷相违背,不必勉强和屈从,理智和原则是选择的前提,在爱情上也如此,假如莎和简都逆其道而行,结果与之大相径庭。
回想看过的人和事,我想慢慢回味莎菲女士内心世界的告白。
莎菲女士的日记【篇12】
“黛玉情结”的现代重构与大时代的迷惘女性
这两天在陈老师的鼎力推荐下,我反复细读了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丁玲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感喟良多,遂为小文一篇,略谈个人所感。
一、风谲云诡的大时代与苦闷彷徨的女性
写于1927年,是根据当时北京几位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改编的。1927年对于丁玲并不平凡,一方面**北伐节节胜利,而另一方面宁汉两国府先后发动“反革命事变”致使“大革命失败”,五四以来的进步知识阶层不断分化,革命热情旋即转入低谷。作为一个有进步倾向的年轻女孩,丁玲自然对现状感到不满,但她无话可说,处于一种抑郁和焦虑的状态。
而因迫于囊中羞涩的窘境,丁玲不得不靠发表自己的作品维持全家的生计,这使其作品中又浸染了其个人的怅惘彷徨。纵观五四之后的中国女性,虽在身心上均已得到解放,但这种解放并不彻底,加之时局的动荡与进步保守的消长,使她们处于一种旧体系将破未破、新制度将立未立的午夜与黎明之间,纠结、躁动的思绪油然而生。
二、作为新时期女性解放代表的莎菲女士
可以说,在书中,莎菲女士深深地烙上了丁玲的个人经历(相反,这是丁玲真实生活的反映)。与**的情节极为相似,丁玲当时已陷入与冯雪峰及胡也频的三角恋中,加之其胞弟的去世,其虽作为当时的进步女青年深受新思潮的影响,但生活的压力与情感的纠葛使她无所适从,在人生的漩涡中挣扎。莎菲女士大抵也如此,面对老实懦弱的苇弟与帅气而浪荡的凌吉士,任性的她敢说敢为,但对于人性的叵测幽暗,独卧病榻的她又如大浪中的风帆反复变化,以至于最终在痛苦中决定南下。
她既没有**作家笔下零余人的无知,也没有娜拉出走的果断决绝,有的是传统中国女性在新时代投射下来的多重面向,类似却又不同于黛玉葬花般的病态美,女性解放的波澜在其心中萌动,连茅盾对此都极为赞赏,认为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三、其他人物——苇弟、凌吉士与蕴姊等
对于**中的一些人物,如毓芳、云霖、剑如等,因为他们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不作详细说明。如上所述,苇弟、凌吉士、云大姐正是胡也苹、冯雪峰、丁玲弟弟在现实中的投影。蕴姊是莎菲女士的闺蜜知己,她的离世对同处病中的莎菲女士来说不啻为一记重击,使无所倚赖的莎菲女士心中更平添了几分兔死狐悲的沧凉感,由此烘托出全书悲观压抑的氛围。
苇弟老实、纯真、懦弱又无主见,虽痴情于莎菲女士却因不解风情又为莎菲女士所不屑。凌吉士英俊、洒脱却又放荡、功利且老于世故,莎菲女士倾心于他且百般接近、多次几欲表白示爱,但当他伪善的画皮被掀开、露出卑鄙恶心的狰狞丑态(即书中所称的低俗、轻浮、浅薄、卑微的魂灵)后,莎菲女士又深深陷入鄙夷与绝望中,理智与情感欲望在她心中起伏交织,使本已烦躁的莎菲女士更显踟蹰无依、身心俱惫,**在此戛然而止恰到好处,留给读者无尽的思索与想象。
四、散文式日记体与第一人称的巧妙运用
该**另一大特色是作者借鉴了歌德与鲁迅等前辈的娴熟技法,灵活运用了散文式日记体展开铺陈叙事,而作者时而回忆、时而想象、时而思索,顺叙、倒叙与插叙交错运用、浑然一体。而作者巧妙选取第一人称作为其写作视角,使得文中对莎菲女士心绪波澜起伏的描摹贴切而自然,此外作者细腻而大胆的笔触使莎菲女士丰富庞杂、变化无常的独特心灵世界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兼具多重个性的时代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