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最新扶贫日记(实用10篇)

2024-10-03
扶贫日记

写一篇好的范文有哪些要点?文档处理是我们成功管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重要工具,让脑子的知识充沛,阅读范文是很有必要的。高水平的范文,可以帮我们快速上手写作,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扶贫日记”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扶贫日记【篇1】

7月14,红河县县委副书记念华昆到垤玛乡,调研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情况。

调研中,念华昆先后深入垤玛扎普易地搬迁点、垤玛乡热波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乡联席办,并看望了腊哈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和垤玛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认真听取了垤玛乡驻村工作队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查阅了驻村工作日志、工作简报、民情日记、调研工作方案等相关材料后,念华昆充分肯定了工作队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进展表示肯定,勉励驻村工作队队员要勇于克服困难、体现部门特色,真正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切实把驻村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扶贫日记【篇2】

为把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成为推进扶贫攻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金平县沙依坡乡切实抓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

落实各项制度。沙依坡乡制订了沙依坡乡驻村扶贫工作队考勤、台账管理、随机调研和信息报送等制度,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每年在岗时间不少于200天,请假需经队长和乡党委“双向签名”,未经请假而擅自离岗或在岗而不作为的将在全乡范围内通报,并报派出单位。

落实工作日志。沙依坡乡为每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均分发了一本《沙依坡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日志本》和《“挂包帮”、“转走访”民情日记本》,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在驻村期间必需每天撰写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定期交乡“联席办”检查并复印留存,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落实驻村档案。沙依坡乡针对全乡25名驻村工作队员,每人编制了一套驻村档案,驻村档案存放驻村队员在驻村过程中的考勤、工作日志、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和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情况。驻村档案是驻村队员年底考核的依据,乡“联席办”适时对各位工作队员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档案缴存情况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使驻村工作队员认识差距,找准方法,切实开展好驻村扶贫工作。

扶贫日记【篇3】

20xx年7月29日 星期五 雨

随着雨季的到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酷热气氛得到了消减,连日的阴雨天气似乎重新焕发了大地的生机,成片的香蕉林又换上了嫩绿的新衣。驱车前往田头小组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窗外环绕群山的茫茫白雾,感受着微风吹动枝条的动静之美,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凉爽,人也感觉特别的轻松。

目前,瑶山乡太阳寨村委会田头小组正在实施异地搬迁项目,房屋地基已经平整完毕,尽管连续的阴雨天气阻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但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没有随天气变化而递减。随着工程施工的开展,田头小组的村民已经搬到村子附近临时搭建的地棚中居住,一头头透着灵气的“扶贫猪”也跟着换了“新家”。通过上周系统的治疗,加上农户精心的喂养,总算是颇有成效了。

在王荣刚队长的带领下,工作队员黄健能、郑红锐三人多次深入田头小组农户家中,走访查看猪崽的病情恢复情况,由于道路阻断,农户临时居住点又相对分散,走访耗时较长。截止目前,除个别还需继续治疗外,生病的猪崽已经全部恢复健康。王荣刚队长在查看了猪崽的饲料、喂食以及猪圈的卫生环境后,与农户进行深入交谈,就猪崽的喂养、管理和生病时的治疗等方面交流经验。王荣刚说,一是从饲料上保障,选用新鲜、干净,不生虫霉变的饲料,防止猪崽中毒或引起不良反应;二是在喂食上要细化、要合理搭配,充分保障喂食的时间和数量,根据猪崽的吃食情况,合理搭配饲料,必要时可以把饲料煮熟后再喂;三是要保持猪圈内的环境卫生,经常打扫清理猪粪、猪尿,天气炎热时可以适当冲洗猪圈地面,保持猪圈通风,提高猪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扶贫日记【篇4】

扶贫帮困日记 精选

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扶贫帮困日记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篇一:帮扶工作日记---

【今天的主要工作是】

龙元村龙元一二组规划为民族饮食文化科特色村,从订庄、挖基坑,现已开挖完成6户,待30日验收。

这几天以来,我也是在龙元村安居房建设的五个点上忙来忙去的。

一、早上我工作队与村委会书记江建华组织老百姓一部分清理安居房规划区域内的树支,一部分开始平整地基,我负责平整地基,在旁边指挥时很多百姓都在埋怨着建设安居房的劳动负荷太大了,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诉苦着,我在旁边听着真不是滋味啊!建设刚刚才开始,这样,我们建设怎么才能进行下去呢?我在不断地在心里问着,就到书记那边和书记刚刚的情况,商量着马上就在当场召集百姓开会,就决定当场开会。宣传了帮扶工作的意义、背景、内容、目标和要求,祥细解释和说明了在安居房建设中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因、明确了群众所需投工投劳的任务。

二、到东给、白来去了解群众搬迁旧房子的情况,按照上级规划规定要求农户旧房拆迁已全部完成,工作队前期工作已完成,只有施工队前期工作远远滞后,工程材料与机械

设备一样也没有到位,施工人员没有到位。

三、到龙仲实地查看安居房建设推进情况,质量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的工程进度严重滞后,截止今日,基础开挖浇灌基础柱浇灌地圈梁砌砖未动5户。查看施工现场后指出了施工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施工队提出了几点要求:目前施工进度严重滞后的原因是一是施工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砖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两在原因导致的'施工进度的严重滞后。对施工队提出了一是在最短时间把施工人员补充上来,二是把赶快组织人员把打砖机子赶快起来,把砖自己打,不要到处买砖。三是砖供应不上前进行抢基础部分。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睛】

自从我工作组入驻龙元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奔波于龙元村每个建设点之间,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惠民富民政策的春风正继续吹遍独龙江的每个角落,独龙江的百姓们正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家园的建设中,这段时间,在家园建设中百姓的任务主要有:备砂备料、拆迁旧农房、下施工建筑材料、平整地基等。

我们龙元村

工作组与村委会

干部全力发动群

众,积极宣传帮扶

工作的意义、背

景、内容、目标和

要求和国家对边

疆少数民族地区惠民富民政策,每天在投工投劳现场男女老少都有,每个人都满头大汗,虽然是这样,但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幸福感与满足感,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他们有说有笑。我们工作队看到他们这样幸福开心的样子,虽然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 【睛】

今天是龙元百姓备砂部分从备砂地点搬运到施工现场的每二天了,龙玉华、龙建华三位师傅及,主要是的协商运费的问题,他们认为,迪马公路22处往沙厂的取砂路到沙场边大约100米是上坡路,一是比较费油;二是车子的磨损费,这样情况下,经过工作队和村委会研究决定,包给愿意拉两孟玉华和吕正强,拖拉机每车70元,

篇二:帮扶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日记

在全镇开完双联动员会议的第三天,我和我们站所的几个干部来到了三三村,在前往三三村的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和我的帮扶对象见面的情景。

作为一名镇上的包村干部,经常和做群众工作,但是从来没有和他们做过心贴心的交流和帮助。

我们经管站参加帮扶的干部共有四名,我们商量了一下,没有分组就挨个去访问了,总共要访问5个对象,因为包村的关系,我做了他们的向导。

三三村位于平川镇西日光温室和养殖业。

我们几个人说着话便首先来到了我帮扶的对象刘怀爱家里,他的家里位于三三村5社,是最靠近村委会的一家。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老刘一家往日的沉静,老刘笑着说:

“前几天看电视上说有干部到村上帮助咱呢,可巧你们就来了,欢迎,欢迎”。

老刘的家是上世纪80年代他自己建成的土坯房,共有三间,摆着一些旧家什,却不零乱,屋里屋外都干干净净。

老刘现在家里有5口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老刘在外打工的收入,妻子现年38岁,在家务农,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20岁,在宁夏石嘴山市上大专,小女儿今年年13岁,在四中上学,还有一个老母亲现年70多岁,体弱多病。家中承包地

6.8亩,用于玉米制种。

说到自己的打工史,老刘两眼放光。说到现在的生活,老

刘一脸茫然。老刘说,一个人不能两眼向上,也不能两眼向钱。

现在虽然生活压力大了,但还是要争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断向前看,坚强地生活下去,日子总会有好过的一天。

从老刘家出来,我们又去了剩余的4个帮扶户家里,和他们谈心交流。

到了下午,5个帮扶户都已经“访问”完毕。回到镇上,我详细整理了一下早上的访问记录,觉得尽自己所能来帮助老刘一家。

我详细地捋了一下,老刘家现在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

 因为老刘家里现在就两个劳力,有一个姑娘还要上大学,同时家中老母亲现70多少岁,体弱多病,需要长期服药,家中现在经济状况很差;现在也就只能是在农闲时间在外打工,勉强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妻子在家中照顾年老的母亲,同时供小女儿上学,不能出去打工。

我思前想后,为他们制定了帮扶计划,我觉得,自己一定要为这个家庭做点什么,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

第三天工作闲暇之余,我打算再去一趟老刘家里,无奈天公不作美,望着窗外的雨帘,我拨通了老刘的电话。谁知,他母亲正在县医院住院。

我决定尽早去看他。

老刘显然没有想到我会来。我在病床前站了一会,老刘才一脸茫然地回到病房。他母亲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有多年,但一直没有好好治疗。

这次在医院住了10多天,其母亲的病情已有明显好转,脸色也好多了,听说他母亲明天就要出院,我们劝他母亲多治疗一段时间,不要担心医疗费用。老刘的母亲一脸的认真,她说,现在的政策好,能享受优惠治疗,但也不能浪费国家的钱,还是回去慢慢调养。

看着他母亲病床边的大包小包,我们

提出打一辆车来送他们母子回家,老刘坚决拒绝了。他说,他不告诉我们住院的事,就是不想麻烦我们。他准备第二天坐轿车到村上,让我们别担心。

临别时,我们再次叮嘱老刘的母亲保养身体,老刘又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还一直把我们送到楼梯间。

又是一个周末,这周末我一改往日睡懒觉的习惯,起了个大早,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坐上了去三三村的轿车。这次我给老刘送去知足、热情和正直,他的不伸手不唯钱的质朴,洗涤着、感动着我使我汗颜。

当我们每天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当我们每天开着电扇、享受安逸,当我们每月按时领着工资津贴……还要抱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要找这个理由、那个理由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刘怀爱这样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和成万上亿的刘怀爱们。的确,他们中的许多人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和各种困难,需要我们帮扶,但他们很知足,哪怕你一句不经意的问候,哪怕你一个善意的眼神,哪怕你递上去的一杯热茶,甚至你转身离去的一个挥手,也可能让他们记住你。

然而,我们心灵里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肮脏、悲观和私欲,不是更需要他们帮扶,来一个彻头彻尾的清扫呢?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食国之奉禄、民之膏脂的我们,难道不更需要帮扶呢?那,就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农民,记住农民,尊重农民,亲近农民吧。

扶贫日记【篇5】

我们首先到了张光明家走访回访,他家正在请人建盖新房,面积120平米,两层基础先盖一层,第一层基本建成,询问了他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眼前的困难,家庭主要来源与外出昆明务工的大女儿,外出6年了,每年节省1万元给家里补用,茶叶收入0.5万元,核桃收入0.3万元,买黄牛一头0.5万元,但由于建盖新房也还差点欠账,贫困户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有信心,时间过得最快,一聊一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杨光福家,门没有上锁,主人不在家,经过几番周折打电话,电话联系上了主人在县城打工,他父亲在家采茶去了,请隔壁邻居去找贫困户的年迈80岁的老父亲,等了20多分钟,迎面走来了位瘦高的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身后背着一箩筐新鲜茶叶,他说附近有块近一亩的茶地,他去采茶弥补家用,我们与他说明了来意,并与老人聊聊天,问问家庭生活和贫困情况。他说他家的贫困情况主要是2个孙女在上学,一个在普洱读大学明年毕业,每年费用也要1.5万元;一个在昌宁县读高一,学习很优秀。老人说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聊聊天,由于困难,杨光福也只有外出县里打工,主要是做改木板和房屋漏水的技术活,有活做每天收入也有80-120元。老人自己读过小学,由于当时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十分遗憾,现在2个孙女读书很好,他很欣慰,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老人说:“孙女读书就像是帮我读书一样,家里住房条件差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暂时没有能力盖新房,再苦再累一家人也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心里很感动,我暗自敬佩起这位80岁的老人,明道理重教育懂得感恩。我们鼓励老人,明年大孙女毕业工作了,负担就减轻了,您也可以享福了。我们告诉老人:“如果小孙女在读书上有啥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扶,孩子考上大学一定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孩子继续教育帮扶,今年市水务局已经教育帮扶了村里11个大学生读书长期帮扶,有困难一定打电话告诉我们”。老人激动的说:“你们是我见过的人品最好,素质最高的干部”,说着说着几次落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最后我们陪老人去附近茶叶收购站卖了6公斤鲜茶叶,每公斤2.5元,老人说:“今天的茶叶收购价已经很好了,他采摘的是一牙两叶的,很标准。”看到老人知足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也深知挣钱不容易。

回忆白天与老人的见面,难以入眠,干脆坐起来写这篇日记,我心里十分敬重这位年迈的老人,向他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家穷志不穷,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我激励我前行,我会找时间多陪陪这位老人,多关注这个孩子的读书状况,尽心尽力帮扶。我一定会在扶贫的工作中越做越好,务实努力。

扶贫日记【篇6】

一大早,我和同单位的驻村队员黄一庭一起来到驻地2公里外的华岩小组,我们没有专门安排走访名单,而是随意走访,看到家里有人就去坐坐;在地头遇到干活的农户就蹲下聊聊。在闲谈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意愿。

华岩村小组有41户贫困户在20xx年办理了搬迁手续,得到国家按政策发放的补贴,办理了银行贷款,预计今年6月可以入住新房,这是多让我高兴的事啊。但是,交流过程中我才知道,大多数人家对搬到镇上顾虑重重,如何生活成为摆在大家面前最大的困难。镇上没有就业机会,赖以生存的土地本来就是靠天吃饭,要下地趟从新家来回得40多公里,坐车的话绕道东川来回80公里。要搬得走,还要稳得住,然后才能求发展。该怎么办?

群众还反映,好像说贷款有几年是免息的,可现在房子还没住上,信用社已经开始来催款了,还把拖着不还的几家农户代表告上了法庭……具体的情况还得细细了解,但要是这件事处理得不好,就相当于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更会让下一步搬迁的.群众心有余悸,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扶贫日记【篇7】

20xx年3月14日 星期一  晴

14日中午,河口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姜云带领县委办公室党员干部深入到扶贫挂钩联系点莲花滩乡地古白村委会走访农户,了解社情民意,与挂钩联系户“结亲家”。

在崎岖的山路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中午13:00,姜云主任一行分别到地古白村委会二三小组,乡村组干部及我们工作队队员早已在此等候领导的到来,姜主任一行没顾上休息,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大家便分散行动。在地古白村委会邓长安副主任的引导下,深入到各自结对户家中走访,姜云主任相继走访了3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种植业生产中来,并向群众宣传了党委、政府对实施精准脱贫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姜主任一行还深入到地古白村戴嘉龙希望学校调研,鼓励任课教师克服困难,认真教学,并就学校的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

这次到联系户家中走访调查,与群众交谈,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虽然地古白二、三组条件相比别的村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经济也较为落后,但可以看出群众的精神面貌很好,脱贫致富的意愿强烈,而且对党委、政府既将实施的'各项脱贫政策十分期待。做为地古白驻村的一名工作队员,真心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地古白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二

20xx年4月14日 星期四 小雨

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政工科干部 王芳

高山的晚春一如既往地多阴雨,淅淅沥沥的小雨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今天注定不如往常。

吃过午饭,我们便在东山峰管理区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涌地带领下来到了岩塌村贫困户张芝永家。近40分钟泥泞的山路我们仅用了30分钟,直到三间摇摇欲坠的水泥砖房出现在我们眼前。

张芝永家住岩塌村6组,这里地处高寒,常年雾气笼罩,再加上人烟稀少,很是荒凉。我们到的时候,正逢张芝永家进行危房改造。看到我们,张芝永非常高兴地说道:“很久没有新鲜人来了。”

当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张芝永激动地握着张主任的手问道:“是真的吗?真的是来给我扶贫的吗?”张主任赶紧扶张芝永坐下,说道:“是的,是专门来给您扶贫的,您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我们来想办法,我们想不到,还有县里、市里呢!”

张芝永平静了一下,缓缓地说道:“按理我不应该麻烦国家、麻烦政府,可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原来张芝永老父母尚在,无奈身患多病,每月仅医药费就上千元,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年幼的女儿只能去壶瓶山镇租房子上小学,学费生活费租房费每年上万,其妻更是两头跑,一边要陪读,一边要照顾家中生计和老人,真是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生活的重担已将这个不满50岁的汉子压弯了腰、催白了发。听到这里,再看看张芝永身后那摇摇欲坠的房屋,帮扶队员们也不禁一阵心酸。

了解到张芝永的困难后,张主任立马要我们一起出谋划策,既要考虑张芝永家目前困难,又要帮助张芝永家实现20xx年底脱贫。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确定了张芝永家帮扶措施:一、帮助张芝永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二、帮助张芝永女儿申报“雨露计划”扶贫助学;三、帮助申请贴息贷款,用于建房和发展产业;四、帮助张芝永参加技术培训,特别是茶叶和养殖方面;五、帮助解决全家人的农村合作医疗;六、帮助张芝永寻找就业机会,争取能有一份稳定工作。

看到我们为他制订的帮扶措施,张芝永高兴地说:“感谢管理区没有忘记我!我一定好好配合,努力摆脱贫困。”张主任诚恳地说:“老张,你要有信心,要相信国家政策,要相信我们工作队的决心,你一日不脱贫,我们一日不离开。”看到我们的决心,张芝永连连点头。看到这,我们每一名队员心中都不平静,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扶贫日记【篇8】

20xx年12月13日,天气,晴。今天为迎接省上第三方评估,驻村工作队继续到甘林村对贫困户进行培训,驻村工作队长张智国,乡上庞书记,唐乡长与我和黄琼,早早来到甘林村来,下车时张智国队长提着黑色塑料包递到村支书李永军手里,嘱咐他马上熬药喝。队员们问张智国队长从哪儿给李永军弄的药,张智国队长道出了为李永军寻医问药的原委。

李永军刚五十初头,两个女儿一个出嫁,一个大学毕业到处找工作。带领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为工作为家计忙里忙外,奔波劳累,让他顾不上诊治老病又发新病。张智国队长多次给他介绍到武都去看中医他都顾不上去。张智国队长于是在12月12日驾车赶回武都连夜找到那位有名的尹大夫,打通李永军的电话“连线问诊”,初步了解到李永军老病乙肝“小三阳”已问题不大,而今年三月就查出的胸膜炎没有彻底治疗而复发是当前主病,并再三嘱咐李永军尽快到医院详查,以便对病施治,再不能拖延。尹大夫当即抓了五服中药并取了几瓶中成药,让李永军服用应急。张智国队长以前只听说李永军得过肝病,这时他才知道李永军患有胸部重病。13日天不亮,张智国队长就驾车赶了过来。同志们为李永军带病坚持工作的行为而感动,也为张智国队长为李永军寻医问药而纷纷点赞。驻村工作队一年多来,队员们所做的助人为乐、帮助群众的事例还有许多……

 

扶贫日记【篇9】

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方便来去出入。于是,我们被安排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单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情况特殊,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配合,环环紧扣推进工作。今天虽是周末,我决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锻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安排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天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洁的问题。计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xx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希望上级领导支持,尽快建起村民活动场所,修理排污沟渠和垃圾池。村里也有信心集中建盖30户小区房。

李xx带我走访贫困户时边走边说:“麻地沟村对扶贫工作很重视,为了筛选出真正的贫困家庭,还有商议建村民活动场所,我们连续开了3次会,最后2月2日通过村民投票表决,评选出24户贫困户74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村民活动场所征地涉及16户,大部分群众积极支持,有5户正在分头做工作。”爬上一个高台,来到贫困户刘兰英家,老人眼花耳背,一直念叨说“感谢政府关心老百姓”,问我能不能让她吃低保,李光维说老人家已经纳入低保了,老人的儿子李仁云在旁边证实的确如此。随后去走访汤启明、李广吉家,人都不在。汤启荣家住在村后靠近山腰的地方,他家进门的路太狭窄,院内牛粪羊粪到处都是,3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羊不时跑过来舔舔我的手,非常可爱。汤启荣说,前些日子他经常生病住院,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家外就靠媳妇张玉芬料理。一路上,到处是垃圾污水。我提醒李光维组长想办法清理一下主干道上的粪堆、草堆,还有做好征地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村民活动场所。李xx感慨地说,村官不是官,当好不一般呐,群众要配合才好干。

扶贫日记【篇10】

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死难者8周年祭日。开始没有在意,当然也没有让大家挑三拣四的时间,脑子里只有5月20日前完成任务这个时间概念,下乡填表时才想起今天是“5·12”。由于上级在抽查中发现,大关的个别建档立卡户信息有不精准的地方,县里5月10日开会要求,进一步核实贫困户信息,叫“再回头看”。镇里5月11日开会安排,我们就接着具体抓落实了。

元亨村有21个村民小组637户2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户1091人。镇里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任务,加上林业上安排了1700多亩的.陡坡地治理项目的丈量任务,也是要在20号前完成。要在这些天内完成这些任务,难度有点大,遂向在外出差的局长请示从单位调集点人手帮忙。局长虽然大力支持,但咨询了在家的同志们,基本都有任务,脱不开身。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也是抽不出人来参与。没办法,与镇里挂钩的镇人大学勇主席,元亨应会书记、享华主任商量后,还是只有抽调镇村两级干部来完成任务了。

5月12日清晨7点,镇村两级干部聚集村委会,享华主任把昨晚加班印制的表册发给大家,布置了要完成的“再回头看”、户代表推荐、“雨露计划”统计三项任务。原本镇村两级可以抽调13人参与,但应会书记的亲人重病在昆明住院,生命垂危,想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应该理解;村委会委员享均出车祸还在永善住院;镇国土所的晁同志要去县上报表。又重新分配了任务,学勇主席加镇上共4名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社,都比较偏远;我和村两委共6名同志负责剩余的17个社。享华主任挺照顾我的,我和村委会委员老书负责簸箕坎、筛子坪、洪沙堡3个社46户,户数虽然多点,但基本都是在一条线上,并且还有老书骑摩托当“交通员”。村上的同志负责的大多都是隔山掉水、东一家西一家的,很多地方基本不通公路,走访难度比我们大得多。接受完任务,领了表册,每人吃过一碗方便面就出发了。

老书同时也是簸箕坎的社长,我和老书决定先去路线最远、户数最多的簸箕坎。这是我第三次去簸箕坎了,回访时坐车去过一次,走路去漆树坪路过一次,但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都没有坐摩托这种感觉。从村委会一直到筛子坪以上才可以换二档;三道拐这个地方,开车打一个倒车就算是技术比较牛的了,不知是有点小紧张还是肩上的伤没痊愈,老书的摩托在三道拐居然也打了个倒车。我还在后面笑话他是不是在学四个轮子的,但手是一直不敢放松,公路上雨水冲刷过的石头露出狰狞,稍不留神就会随着摩托的跳动摔下来,颠簸50多分钟到了簸箕坎,手麻得连笔都拿不起来了。

老书在打电话通知村民,但这里手机信号不好,要站在他家院坝边上打,我坐在屋檐下,手机基本没信号。3月份回去的时候我曾给移动公司的赵总汇报过此事,看能否规划在这里建个基站。看来这次回去的时候还得再跟进一下。

9:30左右,村民基本到齐,我给大家讲了今天的任务。先是推荐了户代表,他们的任务是5月下旬要参加选举村监督委员会。接下来就是贫困户的民主评议,通过评议、签字、公示等程序后,老书就带我开始走访。中间除了吃饭用了半小时,几乎都没停,一直到下午18点多,才把31户走访完。看来今天筛子坪和洪沙堡是去不了了,只有第二天再去了。19点多,回到村上,其他的同志都还没回来,打电话一问,都还在山上。吃了碗方便面,开始整理表册和照片。晚上快24点,突然下起了大雨,才想起中午接到国土和气象发布的暴雨天气信息,打大家的电话几乎都不在服务区,不由得为同志们担心起来,可是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待,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5月13日

一大早起来,手机上国土和气象发布的雨情通报显示,昨晚木杆的降雨量达75.9毫米,居全县第一,比第二的高桥多28.2毫米。遂挨个的打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昨晚除我和老书外,几乎全部被淋雨了。最惨的属享华主任,他和计生宣传员老江负责的社最多、最远,昨晚走访完在下厂社老江家吃完饭,骑摩托回村,在离家4公里左右地方,摩托被大雨淋湿,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灯光,就不敢再骑了,硬是推着摩托走几公里回到了家,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了。所以,今天许多同志都是带着感冒出发的。

走访完筛子坪和洪沙堡后,我们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从5月15日到18日,所有第一书记到昭通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把表册交给村上的同志整理,准备出发赴昭参加培训。走时再三与享华主任交换意见,我只有三个要求,一是保证准确,二是注意安全,三是保障后勤。培训结束后,没有休息,又再次调集人手赶赴元亨。这次我在单位抽调了4名同志来支援,对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多次请他们派人参与均无果,就索性就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5月18日

回元亨时路过甘顶,顺便拜访了下国家行政学院下来挂甘顶第一书记的赵广周老师。与赵老师和甘顶支书交流了精准扶贫的做法,大家都感到比较困惑,市里的培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更加让人难以决断,只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又重了,同时也了解了下猕猴桃种植事宜,准备回去在村干部中试种一下,成功了再全面推行。回到村上,问了下支书与主任,他们已将再回头的信息汇总上报了,与原来的信息基本一致,有部分信息不准确的已经按规定纳入和退出。这让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从5月12日到18日,镇村干部,特别是村上的干部没有休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了整整一周,将全部贫困户一户不漏的走访了个遍,做到了心中有数,信息准确。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一定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相关推荐